::

您当前的位置 : 文化频道   ->   文化资讯
温籍华文作家张执任与“好丘”的交往——诺奖得主的中国情缘
来源:温州日报来源:2025-10-23 10:50:36

温州市图书馆推出的诺贝尔文学奖主题展。

10月9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引人入胜且富有远见的作品”的匈牙利作家、中文名“好丘”的克劳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以证明其“艺术的力量”。10月10日,温州市图书馆为此举办了“边缘与中心: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主题展”,为读者献上了一场文学盛宴。

鲜为人知的是,“好丘”与温籍华文作家张执任有一段不解之缘。

“好丘”1954年生于匈牙利贝凯什州。他的作品以结构复杂、语言密度极高著称,常探讨秩序崩塌、信仰失落与个体在荒诞世界中的孤独挣扎。他的多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如《撒旦探戈》《鲸鱼马戏团》,形成“影像与文字互文”的独特艺术宇宙。其中《撒旦探戈》被改编为七小时史诗影片,成为文学与影像互文的经典范例。

“好丘”对中国文化有浓厚兴趣。1991年,他首次以记者身份访问中国,怀着兴趣与好奇来到中国,采访了很多普通的中国人。之后,他的好几部作品被翻译到中国与读者见面,如2017年中国译林出版社推出《撒旦探戈》、2023年浙江文艺出版社推出《反抗的忧郁》《仁慈的关系》,今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九久读书人又把《世界在前进》推到国内书店的书架上。

再说张执任,他是从北大荒兵团返城的老三届“知青”,从黑龙江返回温州后先在中学教书,后调入市文联专事写作与编刊物,用北大荒情结把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坛最响亮的知青作家群一股脑儿揽到他编辑的《文学青年》杂志中。90年代中期,他与张思聪、汤一钧一起以温州改革开放最初十年的风雨历程为蓝图写出一部十八集电视连续剧《喂,菲亚特》,在全国热播,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电视剧的奥斯卡“飞天奖”。随即他又孑然一身闯到多瑙河之畔的匈牙利布达佩斯当起中国轻工产品进出口的“商贾”。几经商海博弈,他又把目光投向华文出版业,打造了世界华文出版社和《世界华人名人录》杂志。如今,他担任世界华文出版社董事长、总编辑,还有世界华文传媒协会副主席、匈牙利华文作家协会主席、东西方文化无国界基金会董事局主席等头衔。

在布达佩斯以北十八公里,有个很出名的小镇叫Szentendre。这个地名在地图册上被译成中文叫圣安德烈,可在匈的中国人却依其读音,把它叫作“山丹丹”。它依山傍水,东边是缓缓流淌的多瑙河,西边有郁郁葱葱的皮利什山,在旅游书上被列为游客必去之地。它更是匈牙利文人喜欢居住的地方,好多作家、音乐家、导演、名记者、名演员都选择把家安在这里,“好丘”就住在山上。

1996年,“好丘”要再去中国四川采访,通过朋友介绍他找到张执任。他俩约定在布达佩斯一个教堂边的咖啡馆里见面。一见面,他就说:“我的姓太长太拗口,你就叫我‘好丘’吧,我的中国名字。”他解释说,这是一位汉学家给起的,他的家族姓氏“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是老家一座山的名字,叫“好丘”意思相近。

张执任给四川的好友、作家雁宁挂了国际长途,托他代自己接待与安排“好丘”在四川的活动。雁宁相当给力,又找了几位作家朋友与他一起,一路接力,陪伴“好丘”去了李白故里江油以及成都四周好些地方。“好丘”的这趟采访走了大约一个多月,除了四川,还到了别的省份。

一个多月后的一天,“好丘”再次向张执任发出邀请,说他已从中国归来,为感谢帮助,请张执任周末去“山丹丹”他家。第二天就是周末,“好丘”怕张执任不认识上山的路,傍晚时亲自开车到布达佩斯去领路。“好丘”的家在半山腰上,是个独门独院,房子不大也不豪华,却难得有一个可以俯视多瑙河的小山坪作为院子。在院子一角,砌有一个烧木柴的大炉子,他们进来时,女主人正满头大汗地在那里炖一锅鹿肉,漂亮的脸蛋被火烤得通红。

“好丘”就迫不及待地拉张执任进屋,让他看看自己从中国带回来的物件。张执任跨进客厅的那一刻,就被屋子里的装扮感动了——只见墙壁四周,凡是可以挂画的地方,全都被挂得满满的,有仿旧的紫禁城、老北京、老西安地图,有中国结、中国宫灯、中国画、中国书法与康熙、乾隆画像;桌柜上,则摆满了景泰蓝、苏绣屏、布老虎、毛绒熊猫和天坛模型之类的手工艺品,当然更多的是唐诗宋词诗经易经之类与中国有关的书籍,俨然是一次小型的中国文化展览。

接着,“好丘”又挑了一张碟片放进音响,一按开关,京剧唱腔便飘了出来。张执任这时才知道,“好丘”五年前去过中国后,从此改用筷子吃饭,吃中餐,听京剧,到处搜集与中国有关的书籍,留心与中国有关的消息,不管跟谁,开口闭口都离不开中国。

本来,限于场地,“好丘”只请了四五位也住在皮利什山的朋友前来作陪,谁知晚餐快结束时又有人摸黑开车上山加入。他们中有诗人、教授、导演、画家、记者等。

这天晚上的话题始终没离开中国。屋子里的气氛像炒豆子似的,热烈得不行。

一个多小时的“海阔天空”之后,聊天的内容终于从古代回归,降落到现今中国的改革开放。因为在座的朋友们都想听“好丘”说说,他的这一趟都看到了遇到了感受到了什么。“确实有大收获,”“好丘”指着桌子上的一摞录音磁带说,“采访录音就有十几盒,够写一本厚厚的书了。”又说,“你不是觉得李白诗歌对现今中国人没有影响吗,我这一个多月走下来,倒是觉得李白一千多年一直没离开过你们呢,他已经进入你们的血液了。”“当然,你们的血液里还有杜甫白居易,还有孔子孟子老子,所以,你们现在比我们有生机,有底气。”

聚会结束已是半夜,“山丹丹”万籁俱寂,唯有星光闪烁。握别“好丘”时,张执任说:“我会记住这个夜晚的。”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温籍华文作家张执任与“好丘”的交往——诺奖得主的中国情缘

黄松光

编辑:许淑瑞|责任编辑:徐琼峰|监制:黄作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