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背景下,高校基层党组织如何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赋能康养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是一个时代课题。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智慧康养学院(健康医学院)党总支作为省高校党建“标杆院系”建设单位,构建“1+2+N”党组织架构,深化“四大工程”党建品牌,创新“党建+”工作模式,有效推动党建工作与专业发展、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社会服务深度融合。在党建引领下,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群成功入选浙江省高水平专业群;获批首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连续两年荣获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奖,获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等标志性成果,实现以党建强带动事业兴的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康养人才培养之路,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东方方案”。
一、“党建 + 专业发展 有成果”,树立康养康育优质专业群标杆
学院党总支围绕学校“医康养”特色发展目标,扛牢主体责任,将“双高”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核心任务纳入党建重点任务,以党建定向领航、凝聚育人合力。党总支领导率先垂范,牵头研究建设方案、督促关键环节落实、参与项目执行,构建“总支抓总、支部联动、党员带头”责任体系,以先锋力量激发全院教师参与热情。近两年,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群入选浙江省第二期高水平专业群;《园校一体?颐养同心:“医康养护教”深度融合的现代养老人才培养十年探索》成果获2025年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立项省级一流核心课程、“十四五”重点教材建设项目等10余项;发表各类论文67篇,立项各级课题88项。
二、“党建 + 人才培养 提素质”,构筑康养康育技能人才培育高地
学院党总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党员教师榜样引领“示范”工程、青年学生思政教育“引领”工程,聚焦康养康育领域人才培养,累计为社会输送近3万名康养人才,其中8000余人成长为养老机构骨干。2020届毕业生麻巧燕仅用4个月便晋升为温州某养老机构院长,成为年轻的管理者;众多毕业生在绿城康养集团有限公司、泰康之家投资有限公司等企业担任核心岗位。另外,2024年、2025年学院师生代表浙江省参加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连续两年获得金奖,获省级一等奖5项,实现获奖规格、获奖数量双重历史性突破。在常态化的指导训练团队中党员教师比例高达75%,建立“党员先锋岗+骨干教师+优秀学生”的竞赛培育体系,党员干部主动靠前、深入指导,提升指导质量,真正实现以赛代教、以赛代培。
三、“党建 + 社会服务 创品牌”,塑造康养康育服务发展典范
“党建+社会服务”是高校发挥专业优势,践行使命担当的有效途径。学院党总支依托温州民政管理学院、温州社工学院、“友好型社会建设研究中心”以及“老年学与老年政策研究中心”等智库平台,组建多支志愿服务团队、科技攻坚团队、技能培训团队,引导师生在服务乡村振兴和老年型社会建设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发起“山海百千万”工程,百名教师千名学生为万名山区、海岛老年人提供医康养志愿服务,年服务老人超20000人次;积极承担人社部养老护理员等4类职业技能鉴定题库建设,为浙江省康养领域人才提升提供培训与鉴定服务,年培训鉴定相关从业人员超10000人次;牵头制订发布国内首个市级《老年友好乡镇(街道)建设规范》地方标准,助力温州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多篇信息稿获省市领导重要批示;党员教师被评为浙江省首批社会工作领军人才、浙江省首批社区领军人才。
四、“党建 + 产教融合 强发展”,打造康养康育协同育人样板
学院党总支主动将组织阵地前移,与乐清三医党委、苍南县委党校、龙湾区天河街道党工委、现代养老公司党支部等单位开展“政-校-企-地”多元党建联建,形成“共建组织、共抓队伍、共享资源、共谋发展”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其中与现代养老公司、温州康宁医院、绿城康养等龙头企业合作共同打造“医康养护教”五位一体产教融合综合体,积极探索“园中校,校中园”产教融合新模式,实现教学实训资源共建共用,技术研发共研共育,成果产出共创共享,在校学生可在同一园区内完成现代学徒制带教、实习实训与岗位实践,优秀毕业生可直接留企就业,实现学习与岗位的精准对接。先后获评教育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省产教融合“五个一批”工程项目、全国工商联人才中心产教融合示范实训基地、浙江省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等。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智慧康养学院(健康医学院)党总支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凝聚事业发展力量,持续加强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赋能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推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竞赛锤炼、产教协同与社会服务等方面高质量发展,积极回应区域人口老龄化需求,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以组织力量驱动学院整体办学水平实现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