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讯 昨晚,由浙江音乐学院联合中共泰顺县委宣传部共同打造的原创音乐剧《有凤来仪》在泰顺影剧院温暖首演。这部跨越时空的民族音乐剧,以真实历史为骨、畲族文化为魂,在浙南山城的夜色中,开启了一场历史与当下、民族与世界的文化对话。
《有凤来仪》取材于二战时期,讲述美国飞行员援华抗战时不幸坠机,泰顺人民挺身救护的故事。作品以泰顺县司前畲族镇左溪村为核心场景,巧妙将畲族文化传统、抗战历史记忆、英士大学办学史与浙南山乡独特风貌融入叙事,采用1944年与2025年双时空交织的结构,通过蓝翠翠、张振华等人物的命运牵连,生动传递出跨越时代的勇气与人性之光。
作为校地共建的文化成果,该剧制作团队汇聚了浙江音乐学院戏剧系师生及校内外创作力量,是一次跨时空、跨民族、跨文化的艺术创新实践。创作中,团队深度探索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民歌”与现代音乐剧艺术的跨界融合,以国际化语言讲述本土故事,为文化交流开拓新路径。
“《有凤来仪》是一部用心之作、动心之作、倾心之作。她是历史的深情回响,更是未来的美好序章。”首批省级文化特派员、该剧作曲和音乐总监的项目负责人吴涤感慨道。据他介绍,创作该剧的想法自2024年5月与左溪村结对时就已萌生。在左溪村走访时,吴涤及浙江音乐学院的师生们发现,抗日战争即将全面胜利的1944年,左溪村确曾有百姓救助过坠机于此的美国飞行员。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吴涤认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充分挖掘该事件背后的历史并展示在大众面前,具有重要意义。他热情以剧相约,邀请大家“常来美丽的泰顺,走走泰顺,一切都顺”。
值得一提的是,该剧在音乐创作上还充分融合了左溪村的畲族民歌唱法。在左溪村,一支10余年前成立并培养了70余名人才的凤凰畲歌队,对该剧演唱给予了诸多指导。同时,该剧主创团队也将泰顺畲乡的传统体育项目、传统服饰、传统美食等,都一一融入了《有凤来仪》的剧情演绎中。
据悉,浙江音乐学院与泰顺的渊源颇深。诞生于泰顺东溪乡的《采茶舞曲》,是浙江音乐学院至今为止运用最多的音乐元素之一;2023年,浙江音乐学院舞蹈学院以泰顺仕阳镇的仕水碇步为题材创作的舞蹈《碇步桥》亮相央视春晚,灵动的山水意境大受好评。
“瓯越山水间藏着无数文化富矿,只有感知乡土、理解传统,才能发现更多宝藏。”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有凤来仪》的创排过程中,市委宣传部全程高度重视、加强统筹协调与资源整合,有效推动作品的精心打磨与艺术提升。此次首演不仅带领观众重温了浙南大地上的抗战历史,更生动展现了温州地区畲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未来,市委宣传部将持续深入实施文化特派员制度,通过完善激励机制、搭建创作平台等措施,进一步激发文化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温州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持久而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