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反字、捡字,做字胚、刻字模……”这几天,刚考完木活字印刷术职业认证不久,来自沈阳的00后李伟胜不敢懈怠,抽空继续练手。“以前从未如此认真观摩一个字。”李伟胜说,今后打算与字为伍,用木活字印刷这门老手艺开启职业路子。
瑞安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传统非遗如何焕发持久生命力?在瑞安,一场木活字印刷术活动给出了答案。8月11日-22日,瑞安人社、文旅部门联合举办木活字印刷术传承实践暨专项职业能力鉴定活动。首批精心招募的20名学员,在瑞安市平阳坑镇木活字印刷研学馆集中培训。木活字印刷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钏巧、王志仁等,系统传授木活字印刷精髓。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活动将古老的木活字印刷技艺精准对接现代职业能力标准,学员结业后既有技艺培训结业考评,又有专项职业能力鉴定,合格者可获得国家认可的专项职业能力证书,为“手艺”转化为“职业”开辟了通道。
瑞安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木活字印刷术于2010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遗名录”,瑞安东源村至今保留完整的技艺流程,被誉为“活化石”。瑞安市人社局副局长唐之宇介绍,瑞安曾多次对接省市人社部门,在争取木活字印刷技艺职业认证立项后,组织专家实地调研,制定了职业能力鉴定标准和10套职业认证题,为推动瑞安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从抢救性保护向可持续传承转型奠定了基础。
瑞安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首期培训、认证活动期间,瑞安市活字印刷协会会长王法仔率先传授技艺,为学员带来题为《工具的使用、维护及安全操作》的实操培训。“这门技艺既重实操,也重文化传承。”李伟胜是首批学员,此前接触了木活字印刷术,便迷上这门老手艺,这次借着大学实习机会,辞别父母,毅然南下,考取职业认证,准备从事自己喜欢的文化工作。今年24岁的戴川凯是研学导师,此次考取木活字印刷术职业认证,是为了从“说”到“做”,更加系统地传承好这项技艺。“职业认证,让我增长知识,也坚定了信心。”戴川凯介绍,当前的木活字印刷术活态传承,已经有了很多新的表现形式,比如录取通知书、婚书、夫妻瓯窑杯等。戴川凯表示,木活字印刷术从手艺走向职业,让喜欢传统文化的年轻人,多了一种职业选择,也让传统技艺真正融入日常生活。
来源:潮新闻客户端
原标题:瑞安木活字“活”出新样子,开启了职业认证
记者 尤建明 通讯员 周宁宁 潘益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