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 文化频道   ->   文化人物
朱铭:用文创,唤醒温州城的记忆
来源:温州日报来源:2025-08-14 10:44:23

  市区公园路的“饱塔文创”店。

  朱铭为孩子们讲述温州老故事。采访者本人供图。

  温州网讯 在温州市区公园路步行街上,有一家名为“饱塔”的民俗文创商店,正成为年轻游客和市民的打卡地。雁荡山集章本、温州婚嫁冰箱贴、温州版“大富翁”桌游等创意产品琳琅满目,让“温州记忆”深受顾客追捧。这家店的创始人,用一本《寻城记》研学打卡册、一家文创店和一项“非遗手艺”的传承,让千年“山水斗城”的故事在年轻人中活了起来。

  一本《寻城记》

  让Citywalk更好玩

  “一本《寻城记》,唤醒的是人们对这座城的情感,这也是我创作的初衷。”朱铭作为土生土长的温州人,从小就对老城巷弄里的文保碑刻、民俗物件充满好奇。

  初中时,他就跑遍了温州城内的文保点,手写整理成册,甚至因此获得省级奖项;高中起,他省下的零花钱都用于收购苎麻鼓、木汤盂等老物件,尽管家人不解,他却乐此不疲。这些经历也成了他日后深耕民俗文化的起点。

  凭着对家乡文化的喜爱,2023年,朱铭设计推出《寻城记》研学打卡册,将温州古城的历史遗迹、非遗技艺、市井故事融入一条条Citywalk路线,成功出圈当时的文创市场。游客可以按图索骥,在五马街触摸百年商埠的繁华,在朔门古港遗址感受海丝之路的余韵,或在九山书会聆听南戏故里的“好戏”。

  “小小的打卡册藏着许多历史演变信息,让年轻人接受这些文化,就要让文化‘好玩’起来。”朱铭说,这种“走读”模式迅速引发了共鸣。有家长带着孩子按册打卡,称这是“最生动的历史课”,有异地游客成套收藏,感叹温州不只有商业传奇,还有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色。还有民俗爱好者登门交流,与他共同探讨文化传承。

  一家文创店

  让民俗穿上“网红”外衣

  在公园路的“饱塔文创”店内,传统与潮流碰撞出火花。雁荡山风景化身集章本,温州方言变成NFC传感冰箱贴,各大景点也被设计成了网红透视卡。

  这些创意大多来自朱铭团队的00后成员。开业至今店里的文创保持每周更新,各种新奇好玩的文创形式搭配传统文化,深得年轻人喜爱。除了产品更新速度快,年轻店员们的“讲故事”能力,也是一大卖点,通过故事化介绍,为产品注入了活力。

  店二楼设有一个微型民俗博物馆。朱铭“淘宝”到的各种老物件,如苎麻鼓、木汤盂、雕花门牌等几百种物品在此有序安置,还有不少属于“奶奶房间”的闺中好物,讲述了“百工之乡”的技艺传承。

  开业一年多的“饱塔”犹如温州文创的青春市集,不仅游客下单,还有“铁粉”专程来采购系列周边。

  一项非遗传承

  让传统连接未来

  朱铭的另一个身份是温州剪纸技艺的市级非遗传承人。年少时,他家里人总说“男孩子剪花纸能有什么出息”。

  但是,朱铭不顾家人反对,坚持学习这门手艺。如今他将剪纸技艺融入文创设计,创作出温州地标系列作品,还开发了剪纸体验课,吸引年轻人参与。

  “非遗不能只靠‘输血’,更要通过‘造血’,吸引更多年轻人了解和传承文化。”朱铭始终关注文化传承与城市发展。他曾提议将非遗保护纳入青少年教育,推动文商旅融合;他策划了“温州民俗节”,让老手艺走上街头;他还通过短视频平台向在外温商传播家乡文化,在研学方面继续深耕,担任温州农校课程老师。

  “温州不只有‘经商’的标签,更有值得挖掘的文化宝藏。我们要让传统接轨新时代,让世界看见温州的‘奇’与‘美’。”

  从收藏古物的少年,到非遗技艺传承人,再到文旅创新者,朱铭用热爱与坚持,为温州古城注入青春活力。在他手中,老物件有了新生命,Citywalk成了文化课堂,而“文创”则像一扇窗,推开看见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温州城。

 

编辑:许淑瑞|责任编辑:徐琼峰|监制:黄作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