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 文化频道   ->   原创文化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青春“汇”实践 筑梦畬乡行
来源: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智慧康养学院来源:2025-08-06 11:07:00

  温州新闻网讯 为助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近日,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智慧康养学院(健康医学院)开展为期半个月的“言桥筑梦·畲青成长”推普助力畲乡振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该实践队伍集结20名优秀队员,依托学院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学前教育等专业优势,在两位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在酷暑中奔赴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凤阳畲族乡,以普通话为桥,开启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征程。

  据了解,凤阳畲族乡是苍南县所辖的两个民族乡之一,位于苍南县东南部边远山区。全乡户籍人口5695人,1439户,常住人口963人,其中畲族约占总人口52%,是浙江省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高的民族乡。

  为让推普活动更接畲乡地气,实践队前期通过查阅资料、联系政府部门、向往期实践队师生“取经”等方式了解情况,并设计了“双轨调研”方案,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采访的形式,了解群众对普通话的认识、掌握情况和学习需求,增强“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抵乡后,实践队走村串户与村民唠家常、深入集镇和商户交流,尽可能全面掌握“一老一小”在社会生活中的语言现状、文化痛点及实际需求和心理期待。

  以“畲艺”为桥 助银龄乐学 

  为帮助银铃老人提升普通话水平,更好地使用现代化交际和生活工具,实践队创新教学方式,以群众熟悉的“畲艺”为桥,让普通话学习更接地气、更具温度。

  据悉,畲族彩带起初是畲民用的腰带、背带等生活用品,也用于畲族传统服装的装饰,或是作为畲族姑娘的定情信物。畲族彩带编织技艺是畲族民间的传统手工技艺之一,也是畲族民族文化的“活化石”。

  在凤阳畲族乡党群服务中心,实践队通过《彩丝绕梦》口诀,在编彩带的过程中教老人们正确发音。30余位畲族阿公阿婆手持彩带编织,同步练习普通话发音——“这根红丝带要这样绕,就像说‘好’的‘好’字,先往上再往下……”。实践队巧妙地将畲族传统彩带手工艺融入普通话教学,让抽象的语言学习变得生动可感。

  另外,在畲族乡龟墩村的古朴廊桥内,实践队与畲族老人开心地玩起来了欢乐气球传递游戏,在传递间隙引导阿公阿婆们用普通话分享自家的故事,一来二去,老人们的表达愈发流畅,交流也更加自信。

  实践队发现,许多老人内心深处都非常希望会说普通话,渴望能跨越与后辈之间的语言鸿沟,让爱与沟通不再有障碍。实践队精心设计的推普实践活动,让越来越多的畲族老人从“不敢说”到“敢开口”,语言与文化共传,架起了青春与银龄间的传承“心桥”。

  趣学活用  定制少年推普课堂

  为有效纠正畲乡孩子们的普通话发音和语法问题,实践队为畲乡少年量身定制了系列趣味推普课堂:“推普行动ing”用绕口令纠正发音;“童语传心声”用标准普通话讲述畲族始祖传说;“畲寨语韵”课堂聚焦生活化场景,引导孩子们用普通话描述“乌米饭”的制作过程,介绍畲族的节日和美食,在“说”与“听”的互动中,抽象的拼音拼读变得通俗易懂;“姓名传情”课堂以“姓名”为情感纽带,孩子们用普通话介绍自己姓名的由来和含义,并在队员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姓名牌,良好的互动拉近了与队员老师的距离,也拉进了孩子们与普通话的距离。

  推普传情  畲语汉音一家亲

  此外,实践队还为畲乡低保家庭送米油等物资。在关爱畲乡困难群众的过程中,大家认识到,为了更好地保障困难群众特别是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必须加强推普工作,只有这样,老人们在遭遇生活困难,需要对外联系时,才能及时发出求助信息。

  实践队为老人们制作了专属信息卡片,正面是个人信息与紧急联系人电话,背面是卫生院、村委会联络方式等。这张小小的卡片,既是随取随用的“安全指南”,更藏着一份跨越语言的惦念,让畲乡的晨光里都裹着安心的温度。

  为更好地促进畲汉文化交流,展现推普成果,实践队还精心策划了“畲汉一家亲”主题汇演。在“畲语普通话互学环节”中,队员教老人们说普通话,畲族老人教同学们说畲语,在轻松氛围中让畲语与普通话相互传递。

  此次实践活动让参与大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应以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的沉甸甸的责任!未来,队员们将带着这份实践印记继续前行,让青春在民族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进程中绽放更炽热的光芒。

编辑:许淑瑞|责任编辑:徐琼峰|监制:黄作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