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 文化频道   ->   文化资讯
温州人把茶叶玩出多种“新花样”
来源:温州晚报来源:2025-07-24 05:38:36

  用茶叶制作的挂件

  “长生老号·见青山奶茶铺”

  养生茶系列产品

  茶叶是浙江最具特色的土特产之一,素有“世界茶乡看浙江”“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雅称。面对国内外茶生产、茶消费、茶生活的新趋势,今年,浙江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7月17日,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举行新闻发布,深入解读《意见》。其中讲到,在产品上“以茶叶为主体,茶饮品、茶食品、茶日化品、茶保健品等多产品协力开发”,进一步巩固浙江茶叶强省的优势地位。这让一直心系温州茶产业发展的温州市政协委员、民建温州市委会委员、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数字经济学院副教授陈琛凝心中多了几分笃定。

  2023年到2025年,陈琛凝两次将提案聚焦在温州茶产业发展上,也亲眼见证了温州人一步步跳出传统,让茶叶“变身”成奶茶、创意茶点、化妆品等多种形态,在玩出“新花样”的同时,也为茶农带来实实在在的增收。

  □晚报记者 陈培培 文/摄

  实习生 夏冰慧

  两次聚焦温州茶产业发展

  有言道“世界茶乡看浙江”“中国绿茶看浙江”,温州自古盛产茶叶,迄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永嘉乌牛早等温州茶早已远近闻名。几乎在每年的市“两会”期间,都有政协委员围绕温州茶产业发展这一话题建言献策,陈琛凝便是其中之一。

  2023年2月7日至10日,市政协第十二届第二次会议期间,市政协农业农村委提交了《关于大力加快“三茶”融合发展 切实推进全市农民增收的提案》,陈琛凝是主笔人。这是她第一次将提案的方向锁定在温州茶产业发展上,而缘起是她此前在市政协农业农村委的指导下,针对温州茶产业发展的一次课题调研。

  在那次的课题调研过程中,陈琛凝与课题组成员们不仅走访温州茶企、茶农,还走访了温州以外,如福建福鼎、浙江丽水等地的茶企、茶农。两者对比之下,他们认为温州茶产业存在精深加工水平不高、科技创新不足、产品附加值不高的业态特征。“当时的感觉是,温州不缺好茶,但是缺一个成熟的茶叶交易市场,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茶叶应该不仅仅停留在冲泡茶这一种形式,而是要变化出更多可能性。”陈琛凝回忆道。于是,在2023年的这次提案中,她提出了关于拓展产业链和依托科研院校加速新品开发等方面的建议。

  此后,陈琛凝的目光就未曾从温州茶产业发展上移开。2025年1月19日至22日,市政协第十二届第四次会议期间,她提交了《关于“四链融合”推动温州茶产业发展的提案》,再次为温州茶产业发展建言献策,而这份提案也列为今年的重点提案。2025年6月17日,副市长崔波召开重点提案办理面商会,与部门、委员协商共话温州茶产业发展。

  在优化产业结构、助力价值链延伸方面,陈琛凝提出,要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引入茶相关产品生产链,以茶叶作为原材料,开发更多适应现代需求的茶叶相关产品;加强新产品技术、资金投入,生产出新的价值产品,加强现代技术应用和资源有效利用。

  温产茶叶玩出多种“新花样”

  2023年2月20日,在当年市“两会”结束的10天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温州茶产业研究院在温州正式揭牌成立,开启探索科技支撑茶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此后,时刻关注温州茶产业发展的陈琛凝,一次次地惊喜于温州人依托各大科研院校、机构的技术支撑,将茶叶玩出各种“新花样”,她在两次提案中给出的建议,正在一步步被实现。其中,浙江长生老号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生老号”)推出的养生茶系列茶包,以及其打造的自创品牌“长生老号·见青山奶茶铺”,让陈琛凝颇为赞赏。

  “中药和茶叶都是苍南的传统产业。但是,由于缺乏品牌知名度,苍南一度陷于卖药材、卖茶青的低效发展方式中,议价能力弱。”长生老号董事长吴锡勇介绍,他们是在2023年与浙江大学签订了关于研发养生茶饮的合作协议,目前已经推出如“美若西施”“酣睡如泥”“酒消云外”等16种养生茶茶包产品,市场反响非常不错。2025年,他们和温州农科院茶产业服务团队合作,依托栀子花与茶产业优势,研发推出了栀子花绿茶、栀子花红茶和栀子花白茶。

  2024年,温州市场刮起了中药奶茶、咖啡的风潮,长生老号顺势在长生老号中医药(参茸)博物馆旁开出了第一家“长生老号·见青山奶茶铺”,以其与浙江大学共同研发的这16种养生茶茶包产品为茶底,推出了自己的中药奶茶,颇受当地市民的欢迎。如今,除了首店外,长生老号已经在苍南县图书馆、温州医科大学以及杭州灵隐寺都开设了“长生老号·见青山奶茶铺”。不仅如此,长生老号还以茶叶为基础,研发推出了茶手串、茶挂件、茶香薰等多种文创产品。

  此外,苍南老中医化妆品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陈宗懋院士团队、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和团队合作,研发出了茶氧洗面奶、含有茶氨酸的沐浴露等10余种产品;平阳老字号道鑫糕点推出了黄汤曲奇、黄汤薄饼等创意茶点;泰顺的浙江鸿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本地茶为基底开发了茶叶蛋、茶饼干等产品。

  随着茶叶被开发出更多可能性,茶农的收益也得到了提升。比如,苍南县创新“企业+专家+基地+农户”四方共建模式,推出“共富茶园”认领项目。企业或个人以每亩1万元的价格认领茶园,茶农负责种植管理,专家提供技术指导。共富茶园主理人董建阳介绍,2025年,该项目吸引500多家单位和个人认领1760亩茶园,带动300多户茶农户增收。

  从早春的第一片嫩芽到日常生活中的新茶食风潮,温州茶业正经历着从“农产品”到“文化产品”的蜕变。

  强化产业融合与品牌打造

  近年来,我市农业农村部门组织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温州茶产业研究院专家团队10人、市农业产业技术推广服务团队19人,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招引茶专业博士3名,为茶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提供技术服务。

  在日前举行的2025年首届温州早茶荟上,为进一步提升温州早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活动主办方正式发布温州早茶IP。温州早茶IP内容包括温州早茶Logo、温州早茶核心标语等。温州早茶Logo以篆刻体“温”字为创意核心,融合茶山、瓯江等元素,展现出温州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核心标语“一叶早知春”生动诠释了温州早茶的优势与魅力。

  市农业农村局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市茶园总面积达29万亩,茶叶总产量7678吨,产值突破15.23亿元,其中名优茶产量4143吨,产值达12.68亿元,占比超八成。一早二优,为温州茶产业向高附加值领域转型提供了坚实基础。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为全面提升温州茶产业核心竞争力,我市将推动产业链条延伸、创新动能迸发、价值空间拓展、人才支撑夯实,强化“四链融合”,实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下一步,我市要围绕温州茶,强化产业融合与品牌打造,其中包括推动产业融合与价值链提升,积极拓展新茶饮等新兴市场领域,延伸产业链条,提高茶叶综合利用率;加快培育新式茶食等延伸、关联产业,研发茶食品、茶保健品等深加工产品50个以上,推动茶叶加工产值突破80亿元。

编辑:许淑瑞|责任编辑:徐琼峰|监制:黄作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