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 文化频道   ->   文化资讯
雅俗共赏 图文并茂 ——《浙江文史记忆》丛书温州各卷交流会侧记
来源:温州日报来源:2025-02-22 09:50:15

  《浙江文史记忆》温州系列丛书参与人座谈会,左上图为温州卷编著者洪振宁在发言。

  傅闻

  自从2020年启动以来,历经四年多,我市各县(市、区)委宣传部与社科联组织专家学者分头编撰,《浙江文史记忆》温州系列丛书全部完成出版,一共13种。日前,温州系列的各卷参与人在市图书馆聚会,座谈交流,共商进一步推进温州文史研究。温州日报阅览版特摘登部分发言。

  温州卷洪振宁:温州卷的写作,是在温州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的统领与指导下进行的,各位领导高度重视。自2020年6月接受任务,7月开会讨论编写大纲,至2023年4月书稿完成,送交省、市专家审稿。其间又多次听取各方意见。书虽是我负责执笔编写的,但的确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全书以绪论来概述温州文化血脉与区域文化的个性。《绪论》又被收入文史记忆浙江省的《概览卷》。编写中,让人感动、感慨并获得感悟的地方很多,诸如:温州独特的人文地理,《证道歌》的海内外传播,永嘉学派的创立与发展,温州人墨迹成为日本国宝,《增注唐贤三体诗法》成为古代日本人作诗的入门书,永昌堡王家的重文与行善,张璁因在家乡长期积累而一鸣惊人,赵士桢的《神器谱》与他所创的多管火绳枪,温州人发明薯刨并外出种植番薯,晚近留学生与商人的开拓,郭凤鸣自费参加米兰万国博览会,近代温州人对科学的热爱与追求,改革开放进程中温州人推进现代化的实践,等等。如此多的亮点,想用图文加以展现,但并不如愿。全书原安排为9章83个篇目,出版时限制篇幅,删除了大量的图片与文字。我认为,温州的传统文化,表面看是一种移民文化,而其核心理念是经世致用,其活力是知识人的务实开新,其亮点是布衣著述,合群协作则是温州人推进文化发展的运营方式。温州有地方的“思想气候”与“文化土壤”。温州卷的侧重点是在文脉叙述中写出温州人文性格的由来,力求凸显文化交流中温州文化的区域特色与地域性传统,从中体现温州人精神。感谢大家对温州卷的指导与支持。

  鹿城卷吕相国:鹿城卷侧重于普读,将相对枯燥的文史借随笔的形式再现,达到雅俗共赏的阅读效果,这很有意义,既扩大受众范围,也让史上温州的诸多城市记忆得以复原与传播。因省里要求文本“统一”,所以除体例示范,更有篇幅和字数限制,这就牵涉到平衡与取舍,不得不对部分篇章与内容做些“忍痛割爱”。温州史上有太多的灿烂篇章,非一本书或几个篇章便能说清楚的,因此遗憾是难免的。但从编撰的角度说,我认为只是一个逗号,今后我们仍可以在此书的基础上编撰出更多更为丰富的温州地方文史通俗读物。

  瓯海卷林伟昭:参与编写《浙江文史记忆》丛书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丛书”体现了新时代文化视野高度和广度,令文史界人士为之振奋。丛书要求高,既要全面反映其历史文化精华,又要有可读性、趣味性,编写有难度压力。瓯海卷精挑文史界骨干,齐心协力,在田野调研与现有文献相结合基础上,多方反复征求意见,力求真善完美。本丛书图文并茂,品读性强,总体上来说质量还是有保证的,遗憾的是省里的意见,每篇文章后不署作者名字。

  龙湾卷王勤福:龙湾卷的编写,请厦门大学历史系老师指导,由我、张卫中与林炳松三人牵头,我来负责通稿。第一步是制定体例。我与张卫中拟定该书的体例之后,交厦大修改,再经专家审定,最后得到编委会认可。第二步是人员培训。按照省里提出的“六大特点”与“精、信、雅”的总要求,我们对作者进行培训,之后按照体例进行分工写作。第三步是催稿通稿。初稿交专家审定后再给厦大老师审核,返回后交领导审阅,如此三审三阅后再提交市、省里专家最终裁定。

  洞头卷林振文:文以史述,史以文传。《浙江文史记忆》丛书很好地发挥了“存史、资政、鉴今、育人”的独特优势与作用。洞头卷立足洞头海岛历经沧桑、建制几度变迁以及史料不完整等实际,另辟蹊径,编纂具有三个特点:一是专题性,即专题为篇、汇节成章,专题故事可读性较强。二是诗意性,主要是每一章的前言概述,以诗词形式创新志书类写作模式,画龙点睛又诗意盎然,给人耳目一新。三是转化性,关注利用社科研究和档案史料挖掘最新动态,改写转化洞头闽瓯文化研究成果,从原先无从下手到内容详实、一再压缩,出版后广受业内外人士欣赏。文章知兴替,得失寸草心。这套丛书弥补了地方志、年鉴“干硬”之不足,可谓“鲜品”,期望能有效利用与转化,举办读书分享会等活动,走进校园走进文旅,助推洞头乃至温州文旅事业的发展。

  乐清卷项宏志:我被指定为乐清卷编审会主审,还有两位专家,一是德高望重的省文史馆员张炳勋老先生,另一位是作家东君先生担任编审。我与吴济川、尚洪浦一起形成纲目,根据纲目内容和乐清人文专家各自的研究特长,进行匹配选择,在短时间里,全部交了初稿。但由于书稿篇幅要求没有讲清楚,通稿后达到近49万字数,远远超过省里规定实际字数24万字的要求,怎样删,怎样压缩,删掉的内容对编写者怎样回复,让我们伤透了脑子。那些刪掉的内容都很好。为此,我们期望待宣传经费许可的情况下,拟出版完整的《乐清人文记忆》丛书,如今出版的可谓是《乐清人文记忆简本》。

  瑞安卷苏尔胜:瑞安卷编撰工作是团队合作,但也遇到资料搜集难(宋以前极缺)、取舍难,特别是求真务实难,文史文章应该在保障真实性的前提下追求可读性。文史研究首先要讲求真实。如果像民间谱师、修谱头家那样“攀附名人”,势必造成失真,贻误后人。为此,我建议今后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从各方面加强对县市文史工作包括研究成果出版的扶持。多提倡“求真务实”的学风,多编写出版真实又好读的文史书籍。

  永嘉卷高远:永嘉卷麻烦的不是撰写工作,而是历史遗留问题,难免会出现与鹿城、瓯海、龙湾共有的历史人物与事件。我们只能就现有永嘉区域写,要有新意,还想重构本县新的文史体系。从新石器遗迹、楠溪源头岩画开始,然后追溯古东瓯国都、古永宁县,唐宋时期不说“永嘉禅宗”等,只述及本地相关的,如楠溪郑氏的经济学、杏岙戴氏的经学、溪口戴氏的文字学等,删去多数原定的篇目,基本避开没意义的争执。按省里的要求,在写作时极力主张“史实文丰”,而偏向于文学性描述。初稿上报后,省文史馆朱恒说:“专家对你们的稿子予以充分的肯定。”

  文成卷陈挺巧:文成卷,集众多文史人士整理的文史资料和地方文献之大成,是继《文成县志》之后,又一种重要的地方文史著作,但由于《浙江文史记忆》丛书的统一要求,一些文章出现署名、取舍、排名等问题,建议要顾及利益诉求,及时协商处理,让文化成果能够顺利发行、推广、应用。

  泰顺卷季永交:要感谢的是这个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让我得以收集到海量的文献资料,为完成本书的写作打下了坚实基础。还有是遗憾,因为篇幅的要求,前前后后删减了十多万字的内容,开句玩笑,删减文章,就像割肉一样,让我痛不可当。还有一个遗憾就是书印得太少了,我自己拿到手也只有几十本,没几天就被一抢而空,到现在还欠下不少“书债”。最后还有点小建议:一是有关部门应该多想点办法用好这套书,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相关部门要给泰顺的温州学研究给予更大的支持和帮助。三是泰顺的文史研究队伍相对弱小,也请相关部门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让泰顺的文史研究水平能更上一层楼。

  龙港卷陈文苞:龙港虽然是温州最年轻的县级市,但乡土历史则可以上溯至晋咸康四年(338)的《朱曼妻薛氏买地券》,下至2019年龙港撤镇设市,其间发生的故事可谓丰富多彩。从北宋陈经邦、陈经正兄弟在浦源(陈家宅)建会文阁以来,名贤辈出,涌现了缪元德、吴宝秀、刘绍宽、姜立夫、杨忠道、徐规等杰出的历史人物。从1983年至今,改革故事风云激荡,陈定模立军令状建设中国第一座农民城;胆大包“天”的王均瑶创办全国第一家包机公司;全国民告官第一案等,以及撤镇设市的艰难历程等,在本书中得以展示。全书以历史事件和人物为主线,力求把龙港区域的文化记忆真实、生动地展示出来,既做到言之有据,又能雅俗共赏,以赓续龙港文脉的责任感,密切合作,讲好龙港故事。

编辑:赵乐韵|责任编辑:徐琼峰|监制:黄作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