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 文化频道   ->   文化看点
人情厚处难为别——江弢叔与乐清文士的交往
来源:温州日报来源:2025-02-15 08:05:44

  江湜赠黄梦香雁荡山诗手卷。 温州博物馆提供

  江湜画像。

  赵顺招

  清代著名诗人江湜,字弢叔,别署龙湫院行者,江苏长洲(今苏州)人,著有《伏敔堂诗录》,同治三年(1864)被任命为乐清长林场盐课大使,与乐清文士交往多多,留下不少佳话。

  盐官小吏

  同治年间,长林场“盐政久弛,鹾课亏缺”,江湜及其妻、妾、女儿以翁垟塔山寺作为办公栖身之所。他在诗中写道:“孑影栖于寺,闲官本似僧。但携书百卷,莫办酒三升。午后潮痕退,晴余鹻气蒸。茫然向海若,何处去催征。”“海风吹得头都痛,不见盐船报税来。僻壤更无筹饷法,卑官空有作诗才。半欹佛屋支吟枕,渐熟农家乞爨材。”任上俸银不足糊口,江湜体恤盐民,仅照例征课,不为虐民之政。他在《对酒》中写道:“今日厨烟断,何时关税平。民应能谅我,官亦不聊生。”

  “古香楼”座上宾

  江弢叔诗、书、画无所不精,才华横溢,名重一时。他虽然身为盐官小吏,但所为重在文事,喜与文士交往,并结下深厚情谊。每到春秋佳日,翁垟、吕岙、荷盛、高园一带的文人墨客在黄梦香家的“古香楼”举行雅集,高朋满座,“酒阑微酡,吟声四起,丝管相和”,江弢叔经常参加,并为座上宾。他教盐民作文,乃至作书换米,以诗酒水墨自乐,风雅倾倒士林。郑协和在《书〈江弢叔长林留别诗〉后》一文中说:江弢叔“在官二年,求书者踵相接,缣素堆几案,公余之暇,手不停缀,尝曰:‘我乐此不疲也’。”

  长林留别

  江弢叔曾两游雁荡,作诗11题13首。他在长林盐场一年时间里,除作诗《翁洋》《塔山寺》《海风》《白鹤寺》《黄华关》《至地团叶村》《对酒》《翁洋杂诗四首》等26题40首外,与黄梦香、陈诰、郑协和、徐淳士等乐清名士唱酬应和。

  同治四年(1865)五月, 江弢叔调杭州佐治海运,临别时作《留别乐清友人二首》,其一云:“安贫疑被上游知,解印今朝不厌迟。好友相从争惜别,冗官无政只留诗。买舟益愧人情厚,去路须知我计痴。照向来时桥下水,一年添白两茎髭。”又作《去长林留题寓廨二首》,其二曰:“不自知愁友代愁,士林争与买扁舟。人情厚处难为别,到得行时却愿留。”文人墨客纷纷置酒饯别,并为其买舟治装相送。黄梦香、陈诰、郑梦松、徐乃康等11人赋诗壮其行,得诗29首,结集为《长林送行诗》,徐德元序,郑协和跋。

  与黄梦香的交往

  黄梦香,字子兴,号昆南,乐清沙岙桥头人,后在高园营造新宅,辟楼三楹,名为“古香楼”,藏书万卷,专心披读。

  黄梦香与江弢叔诗酒往来,交谊甚笃,“古香楼”题额即出江氏大手笔。江氏曾作《昏昏海气中一首招黄生(梦香)》,诗曰:“昨来诗一篇,词笔何澜翻。正如盈尺璧,价高不待论。磋磨以朋友,即可献至尊”“我见亦多矣,似非心所存。所以期之子,更来穷词源。”并对黄的诗大加叹赏,尝语人曰:“如黄某者,始可与言诗也已。”

  江弢叔在给黄梦香的信中写道:“日内正延企,兹闻贵体尚未清爽,容后再约,何如?昨得小诗一首,另纸奉正,聊以达意,恐未必当贤者之品量也。”在长林送别时,黄梦香作《送鹾尹弢叔解任之武林五首》:“此别不可已,后会终悠悠”“见公道气深,饬躬何仁厚。及读《伏敔诗》,历劫长不朽”“非公来顾我,即我来谒公。清谈恒午夜,蝉联语生风”“赠我诗与画,珍与珠璧同。人生重意气,知己终难逢”“祝公重来游,补此未了缘。作书倘相念,好托飞鸿传。”

  江弢叔曾手绘《龙湫图》赠送给黄梦香,并在图上题写了脍炙人口的名联“欲写龙湫难着笔,不游雁荡是虚生”,使雁荡山增色。黄梦香赋诗一首答之:“别后思公隔千里,披图其如见公乎?”“瓣香愿作苏门徒,而我交公仅一载,送别各分东西途”“西湖之船倘可租,可能许我同游无?恨不日日陪杖履,徜徉山泽大叫呼。更愿他日寄图添画我,从公重访龙湫日登雁湖,朗诵公句声乌乌。”

  江弢叔有一个手卷写他所作雁荡诗七八首,后有跋语两节,其一曰:“此纸拟自存,忽为昆南兄有烦炙之意,既不能吝,因属秘藏,勿令他人攘去,以忘交谊。又记。”这个手卷本为黄梦香所得,现收藏在温州博物馆。

  江弢叔于同治五年(1866)在杭州病逝。黄梦香于次年在杭州参加乡试,一染沉疴,病逝旅邸,年仅三十六岁。犹如张炳勋先生在《江夏传砚集·前言》中所说:“昨岁江弢叔卒于杭城,谓昆南追江氏羁魂,续余欢于九原矣。”

  与陈诰的交往

  陈诰,字笛舟,一作荻洲,乐清翁垟人,著有《蘋洲渔唱集》。

  江弢叔的长林场盐课大使办公处与陈诰的家近在咫尺,不到一里之路。陈有空便去向江问道求学,江都给予解疑释惑,因此陈在诗文、书法、篆刻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陈因家庭贫寒,想放弃读书,江予以勉励,在《又赠陈生(诰)》诗中写道:“勉彼益读书,乃以家贫对。我意大不然,笑其所见隘。贫乃士之福,饥寒资磨淬。古来英杰人,激发凡几辈”“生时闻我言,意气一慷慨。归去仰屋梁,屋若为之大。从此金石声,渊渊出墙外。”

  陈诰时常送一些蔬菜给江弢叔。一天陈诰送来一筐芥菜,江弢叔便作《陈生送芥》一诗以答谢:“幽人忽有顷筐至,疑与寻常赠不同。芥者介也堪会意,愿余勿以易三公。”

  江弢叔经常将自己的书画和藏书赠送给陈诰,他在信札中写道:“荻洲得拙书甚富,疑日后必有向荻洲分取者,此人必系雅流或即系余之旧识。荻洲好学而家少藏书,自当以书易之,未便空手攫夺也。”另一通信札书写唐颜鲁公送鄱阳好友蔡明远书帖和宋苏东坡书陶渊明《归去来辞》帖送给卓契顺,因此分别使蔡明远和卓契顺闻名于后世,言外之意是想通过自己这帧信札墨迹也使陈诰名留青史,可见江陈两人的深情厚谊。

  江弢叔离别长林时,陈诰写了四首五律《送别》诗。其一:“送公江上舟,未语泪先流。强举一樽酒,聊为半日谋。相期无别意,只望再来游。怜我兼贫病,枯肠难写忧。”其四:“忆昔初相见,谈深烛跋时。犹然不忍别,况乃是将离。摇曳风前柳,徘徊去后思。西湖若无恙,盼寄感怀诗。”其真挚之情,溢于言表。

  江弢叔乘船离开长林,船到江心屿时,陈诰乘小船直追过来,于是停航泊舟同登孤屿,两人一起眺望山郭、瓯江、海云、远帆、孤鸟,江弢叔为答谢陈诰百里追送之情,拿过陈诰手中扇子,在扇上作图题诗相赠,诗曰:“吾诗不似谢康乐,但说孤屿媚中川。况此画笔补诗意,景中之情尤可怜”“生持扇归且吟玩,想复回望心悁悁。勿以孤屿永孤绝,遂谓吾侪后会终无缘。”

  与郑协和的交往

  郑协和,号小亭,乐清荷盛人,著有《水竹居诗文集》。郑协和在《甲子与江弢叔书》写道:“始得见于‘古香楼’中,公和霭可亲,如旧相识。公固忘年,和亦忘分,匆匆揖别,想慕滋深”“因得闻先生论文宗旨,私心窃得一名师可以不恨”“兹呈团扇一柄,敬求书画,敢乞公余乘兴挥翰,俾和他日得以奉扬仁风,且以见僻陋之乡亦欲效吴中韵事,爱慕放翁之意焉。”

  郑协和在《书〈江弢叔长林留别诗〉后》一文中说:“弢叔官长林,人咸知之。其知之深而以诗文商榷者,见且恨晚。弢叔亦乐斯人之倾服,不复以才地先人。其于人也无所择,悉皆尽其欢忻,故人尽乐与之游。”

  同治四年(1865),郑协和与兄声庵在杭州参观贡院,碰见了江弢叔,他们“一见欢然,各道情愫”,第二天早上江弢叔来访,“旋邀酌于客寓,酒数巡作而言曰:‘余有事乡闱,恐不及送诸君,愿更尽一杯以为别。’”郑协和觉得“其多情如是”。

  与徐德元的交往

  徐德元,字惇士,又字履舟,乐清吕岙人,著有《小酉山房倚声》《小酉山房文集》等。

  徐德元曾经给江弢叔写诗,有“未敢劝君营仕宦,傥能伴我狎樵渔”之句,江弢叔作《答徐惇士》:“肫然雅爱出心声,非但来诗格老成。未敢劝君营仕宦,肯为此语见交情。粗官征饷方愁杀,僻壤为农尚乐生。果有一廛分借我,快哉长揖谢公卿。”

  江弢叔长林临别时,徐德元作《送卤尹江弢叔解任之省》:“弢叔解组去,乍闻为之喜。既喜旋复憎,两情互相抵。喜君脱俗羁,悠然释重累。憎吾阔良朋,隔别遽千里”“别后相思深,奚啻千尺水?持赠只一言,不必营膴仕”“惟吾二人交,莫逆心相视”“后会倘有期,庶可刮目俟。”

  徐德元又作《奉和江弢叔卤尹留别原韵》二首,其二:“千尺桃花潭水深,送君情尽托清吟。有时别后一触念,无限相思都上心。越水吴山劳梦想,暮云春树忆晴阴。何当樽酒论文日,烛剪西窗乐可寻。”

  徐德元对江弢叔有很高的评价,他在《〈长林送行诗〉序》中写江弢叔“抱有为之略,存不忍之心,使之得志于时,民将有被其泽者矣”“弢叔曰:‘民困矣,而又与争利,恶乎可?吾不忍朘民以行媚’”“恩威并用,宽猛兼施,不肖者警,善良者安,未期月,而民之被其泽者,已浃肌而沦髓矣。”

  江弢叔虽然在长林场任职时间仅一年,可他广交布衣文士。受他的影响,富有市井色彩的乐清人文品位有了质的飞跃,开启了本地文士的“高光时刻”。

编辑: 沈睿|责任编辑:徐琼峰|监制:黄作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