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器作品《万寿千秋》
大漆银杯
《一帆风顺》《八骏马》《鸳鸯镶玉小茶壶》《牡丹纯银镶玉茶具套装》《茶水分离银杯》……那一件件金银器,犹如艺术品般造型独特,工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纹饰更是细腻得仿佛能触摸到匠人的每一次精心雕琢,无一不深刻透露出支绍云对银器艺术的独到见解与非凡匠心。
支绍云,乐清人,是传统金银器项目(银器锻制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一直致力于其传承和发展。他以精湛技艺和执着匠心,默默守护着一份从古流传至今的文化遗产。“我在温州乐清开了一家白银工作坊,店面不大但内容丰富,包含银壶保养、银壶定制、银壶修复、银壶收藏。工作坊里的每一件银器都有自己的魅力,它们不仅仅是冷冰冰的金属制品,更是承载着白银工匠心血的结晶。每当我擦拭这些作品时,都能感受到它传递出来的温度”。很多人都是通过支绍云这段生动的视频介绍,认识他,走进他的白银工作室。近日,记者也饶有兴致地聆听了他与银器的不解之缘。
从铜、铝、锌、铅器都做 到一心一意专攻银饰技艺
支绍云每天的生活平静而简单,精心打磨银器、悠然泡茶、细细品茶,热心帮顾客修复和保养银器。
他时常会一手稳稳地握住银器胚体,另一手则灵活地挥动着尖头小钢钎,每一次精准的敲击都仿佛在银器上勾勒出细腻而生动的花纹,银尘随之轻轻洒落,如同细雨绵绵。这正是他人生信条的体现:将热爱之事反复锤炼,于重复中寻得真谛,用心去感受每一次敲击的力量,坚持不懈地追求技艺的极致。他就这样与银器打了15多年的交道。
支绍云17岁便踏入金属工艺美术之门,2012年,他邂逅了来自中国银都——湖南郴州的五金行业企业家,来温州招商引资,从此踏上了与钢、铁、铝等金属相伴的艺术旅程。刚开始,支绍云铜、铝、锌、铅都做,但后来他觉得要做专、做精,就选择了专攻制银技艺。他深知制银技艺的精湛,源自内心的宁静与专注,唯有拒绝外界的纷扰,以无尽的耐心和坚定的意志,方能淬炼出一颗深邃而璀璨的匠心。
支绍云凭借不懈努力,在工艺美术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金属艺术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温州乡村工匠”在内的多项荣誉。此外,他还受邀为第25届和第26届亚洲篮球俱乐部冠军杯赛精心打造奖杯与奖牌,其独具匠心的作品在第25届亚洲篮球俱乐部冠军杯赛会徽和吉祥物征集活动中脱颖而出。此外,他的作品在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中亦是屡获大奖。
深耕银饰传统技艺
创新作品成为爆品
“制银要经过熔炼、铸造、锻打、雕刻、抛光等多道工序。30年来,每一个工序,我都要日复一日地练习,虚心请教师傅。”回忆起学艺之路,支绍云感慨万千:“我虽没出身于银匠世家,却对制银技艺情有独钟,爱听锻打时的敲击声,更爱看那平凡的银块在匠人手中渐渐幻化为精美的银饰品。当我被这种神奇的变化所吸引时,我就知道,接下来要走的路,必定是与银相伴的,也期待着迎来闪闪发光的日子。”
在无数次的实践与探索中,支绍云终于熟练掌握了制银技艺,使得古老的银饰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光彩。支绍云不仅在传统技艺的沃土中深耕细作,更敢于破冰前行,以匠心独运,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科技的火花巧妙碰撞,孕育出一系列既典雅精致又满载传承之重的银制品。2016年,他有了三项创造发明。第一项是将银与陶瓷结合的创新技术。第二项是银版画,通过制银技艺将人的照片转化为画作,保存人生中的珍贵时刻;第三项是将银与塑料结合,开发出专为儿童设计的餐具,既耐用又安全。“将银与塑料结合制成的餐具特别火,不少旅游景点在卖仿制品,据说一个景点一年大概能卖个几千万个。它能成为爆品,我当时听了甚是惊讶。”支绍云笑道。
创作精品屡屡获奖
最爱非遗叠加技艺
谈及银铜器制作的独特之处,支绍云如数家珍:“银铜器制作的关键在于材料和工艺。我们使用的都是百分百的纯金纯银纯铜。在工艺的雕琢中,每一道工序都如同匠人编织出独一无二的艺术篇章。只有对细节的极致严苛追求,对完美的执着坚定守候,才能照亮传承之路。”
支绍云的作品,诸如《八骏马》《鸳鸯镶玉小茶壶》及《水月观音》等纯银工艺品,屡次在全国及省市级大赛中荣获金、银、铜奖,彰显了他的艺术才华与精湛技艺。他介绍,银具备许多优点,但也存在烫、黑、软等缺点,为了追求工艺上的极致,他历经潜心研习,终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工艺巧妙融入银杯之中。“我设计制作的《万寿千秋》银壶套装,是非遗技艺的叠加,将传统银饰制作技艺与景泰蓝工艺完美结合,银壶顶部采用翡翠镶嵌工艺,银杯杯身采用万寿花浮雕手法,寓意健康长寿,其表面景泰蓝工艺,内壁为纯银,大幅提升了银杯的实用性、观赏性效果。”支绍云说,他希望通过不断出时尚精品,让世界看到中国非遗之美、温州非遗之美。
除此之外,他还研发了漆彩银杯系列,它的制作工序是先手工打出纯银内胆,再将内胆安嵌到合适的铜胎中,用五彩斑斓的大漆包裹。银器+大漆的非遗产品自投放市场以来,颇受茶友的喜爱。“我很爱喝茶,也很喜欢用漆彩银杯。支绍云制作的漆彩银杯,有着大漆独有的色泽温润,又有着光亮如镜的质感。这是其他任何材料都无法比拟的。”爱喝茶的王女士平日就喜欢捧着漆彩银杯。
支绍云坦言:“银铜器制作技艺是我们祖辈传下来的宝贵财富。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门技艺,将这份文化遗产传承下去。正如银器制作技艺的传承需要创新视角和科学体系,我们应致力于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元素结合,使之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我希望更多年轻人买我作品的同时,加入传承行列中,共同守护和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
采访结束,支绍云身上那份银光熠熠中蕴含的匠心,在记者心头萦绕不散。这份匠心打开的是充满魅力和神秘的世界,既是对古老技艺的执着坚守,也是对传统文化的无限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