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 文化频道   ->   文化看点
《柯达杂志》上的温州摄影师
来源:温州日报来源:2024-09-22 08:35:43

  蒋德敬刊登《柯达杂志》1936年第七卷第1期的雁荡山灵峰风景。

  张石庵刊登《柯达杂志》1931年第二卷第12期的摄影作品。

  奉化下隐潭及其瀑布。 蒋德敬 摄

  胡国云藏 《柯达杂志》合订本。

  沙开胜

  我结识摄影前辈胡国云先生(1928-2017)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当时,我担任瓯海区摄影协会秘书长,而他是摄协最年长的一位会员。2002年,我对温州摄影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胡先生就送给我民国《柯达杂志》装订本。他微笑着告诉我:“这是一位前辈送我的,你喜欢,就转赠给你吧,说不定有用处。”

  柯达月赛,四名温州人获奖

  《柯达杂志》是美国柯达公司于1930年7月在上海创办的摄影月刊,小32开本,每期20页,由沈昌培主编。该杂志旨在普及摄影知识,提倡摄影大众化,宣传、推销柯达摄影器材。由于背靠财大气粗的柯达公司,为达到宣传效果,其创刊号就印制2万册,其中1万册邮寄给柯达摄影征求会会员,另1万册分发到国内各柯达销售处,免费赠给有关用户。次年开始征订发行,发行量又逐渐增加,以至成为民国国内最有影响力的摄影杂志。1937年因“七七事变”爆发,该杂志遂于8月终刊,前后共出版8卷86期。

  这四册装订本里,共有45期《柯达杂志》,从中欣喜地发现了张石庵、孙承染、邵度、蒋德敬四位温州摄影师的影迹,他们或参加月赛获奖,或发表摄影作品,或发表摄影游记。

  那时《柯达杂志》每月的主题摄影比赛,深受广大摄影师的喜爱,投稿人数逐渐增多。从1936年第一期月赛开始,为鼓励初学者参加影赛的积极性,月赛分甲乙两组,所谓甲组为有经验之摄影家而设,乙组则专供初学者参加。当时蒋德敬、张石庵是参加甲组比赛,而邵度、孙承染则参加乙组比赛。如1936年,蒋德敬参加4月份的主题“故事的照片”月赛,荣获甲组第四奖,奖励2元;1937年,张石庵参加1月份的主题“船与桥”月赛,获甲组第五奖,奖励《柯达杂志》一年12期;1936年,邵度参加12月份的“我的1936年代表作”月赛,荣获乙组第三奖,奖励2元;1937年,孙承染参加5月份的主题“春之种种”月赛,荣获乙组第五奖,奖励1元。每期获奖名单公布,只有姓名、所在城市、获奖名次,而没有获奖作品题名,一些主要获奖作品也往往没有当期发表,会延后一二期刊登。

  邵度作为邵氏摄影世家最重要的一位成员,在温州已广为人知了,本文不再赘述。张石庵、孙承染两位摄影师,我曾咨询过摄影界前辈蒋敬益、胡国云、黄邦法、邵家业等,都回复没听说过。孙承染只见1937年5月参加摄影月赛获奖的情况,其他信息一无所知。而张石庵的信息稍多一点,早在1931年,他参加了《柯达杂志》8月份的主题月赛,荣获第三奖,获奖作品后刊登于杂志第2卷第12期,该作品前景为一棵树,主体为湖面上一只帆船;此外,1934年第91期 《图画晨报》刊登其摄影作品《北平太和殿》。2018年,杭州老照片收藏者韩一飞先生翻拍一张从上海购得的张石庵风景作品,与他1931年那幅获奖作品构图有点类似,前景也是一棵树,主体是一叶小舟挂着风帆。难能可贵的是照片背面有文字,“名称:柳江帆影;摄者张石庵;免费号码:F2-3171;参加:一月份甲组;工作单位:温属烟酒税局;通讯地址:温州谢池巷14号”。可以看出这是他当时投稿参加《柯达杂志》月赛的一幅作品。

  雁荡探胜,蒋德敬宣传家乡

  为了解蒋德敬,10多年前我通过卢礼阳牵线,联系了蒋叔南之孙蒋晓航,收到了蒋先生寄来的蒋德敬夫人陆婉芳撰写的回忆文章,与我深入查阅到的史料交相辉映,共同勾勒出蒋德敬摄影经历与工作成就。

  蒋德敬(1918-2002),原名蒋德京,乐清大荆人。1940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系,1953年调入国家交通部公路总局,高级工程师,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其父蒋季哲,又名蒋冶,温州师范学堂肄业,历任丽水法庭推事、常山县知事、海门统捐局长;其伯父蒋叔南亦爱好摄影,为开发、宣传雁荡山做出了重要贡献。

  1936年1月,蒋德敬在《柯达杂志》第七卷第1期发表《雁荡探胜》游记,并配发他1935年夏天所拍摄的灵峰、老僧岩、照胆潭、孔雀石、南坑、五老峰、天柱峰、净名寺外、夕照等9幅雁荡山风光照。文章第一句话:“雁荡为余故乡,游之屡矣。”又提到初学摄影的时间:“去年春,习摄影,因大喜,私念雁荡虽奇,不能逃于吾之镜箱矣。”所谓镜箱,即照相机也。事实上,蒋德敬在读高中时就喜爱摄影,毕业的那个暑假,他拍了一些风景照片,投稿《柯达杂志》,参加摄影比赛,一举成名,获得一等奖,奖品是一台德国相机福伦达,此相机陪伴了他整个中青年时代,给生活增添了无限乐趣。1947年,蒋德敬在武汉长路工程处工作时,因家庭经济入不敷出,便利用业余时间,发挥其摄影技艺,拍摄了许多风景照片,自己冲卷洗印,编排成套,批发给小贩出售,以微薄的收入缓解了家庭困难。

  蒋德敬在上海同济大学读书期间,先后在《柯达杂志》《长虹》《旅行杂志》发表了众多摄影作品,既有单幅艺术片《湖光山色》《入港》《荷锄》《柳荫下》《高山仰止》等,也有奉化风景组照。他当时使用的胶片是柯达万利软片。同时,他还积极撰文,为宣传、建设家乡的雁荡山风景区鼓与呼,发表在《旅行杂志》的文章就有1946年第10期《开辟浙东风景区,建设雁荡山》、1947年第1期《雁荡十二品》、1947年第10期《建设浙江名胜区域》。特别是在《建设浙江名胜区域》一文中,提出了“区域综合测量——区域设计——拟定具体方案”的技术路线,具有一定的科学规划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蒋德敬积极投身于国家建设的洪流之中。1950年他赴广东龙灿抢修道路,在修建东屯渡桥时,现场木料长度不合规格,无法使用。但时间紧迫,不容等待,他急中生智,以短木料创造性地设计成双曲拱形木桥,顺利完成了工作任务,为此荣获了省级劳动模范称号。

  蒋德敬不仅酷爱摄影,而且擅长吹口琴,并向来有记日记的习惯。但在“文革”期间,他遭遇厄运,被扣上“资产阶级反动权威”“历史反革命”等黑帽子,家里的十余册日记本也被抄走。随着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拨乱反正,他得以平反,这些珍贵的日记总算物归原主。面对记录自己的生涯足迹和心灵感受的日记,他既感慨万千,又心有余悸,左思右想,最后下狠心将它付之一炬,凝视一堆灰烬,不禁潸然泪下……

  这四册泛黄的《柯达杂志》装订本,既是摄影历史的见证者,又是一份厚重的礼物。当我再次翻阅时,胡国云先生的音容笑貌仿佛又浮现在眼前,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我终于将背后隐藏的部分故事挖掘出来,算是完成了前辈的嘱托,也了却了自己的一个心愿。

编辑: 沈睿|责任编辑:徐琼峰|监制:黄作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