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 文化频道   ->   文化看点
再拜乐平里
来源:温州日报来源:2024-06-29 08:49:06

  秭归县乐平里屈原庙。 徐渭明 摄

  瞿冬生

  鼓点咚咚,锣声当当,唢呐悠悠,香烟袅袅,洁白的屈原立像前,“骚坛诗社”社长谭荣昌和五位社员在殿中素服而立,接着,向新昌领诵,招魂歌响起——

  呜呼,大夫!归去,来兮。

  天,不可上兮,上有,云程万里;归来,归来,不可上兮。

  地,不可下兮,下有,九关八极;归来,归来,不可下兮。

  东,不可逝兮,东有,弱水无底;归来,归来,不可逝兮。

  南,不可往兮,南有,朱明浩池;归来,归来,不可往兮。

  西,不可向兮,西有,流沙千里;归来,归来,不可向兮。

  北,不可去兮,北有,层冰千尺;归来,归来,不可去兮。

  惟冀,屈公兮,返乎,故里;登彼,庙堂兮,是享,是宜。

  纸幡飘动,幽怨若泣。端午后六日(6月16日上午),我在湖北宜昌秭归县乐平里屈原庙目睹这一幕,不禁悲从中来,酸水盈眶。泪眼中仿佛看见不屈的屈原从神坛下来,缓缓走向汨罗江边,愤懑地抱起石头,决绝而去……

  端午节,这个源自先秦夏至节辟邪祛毒的节令习俗,因为屈原有了深刻的精神寄托和浓烈的家国情怀。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组织的“寻根诗祖·问道宜昌”采访调研活动从6月14日开始,起初我以为错过了端午,然而想不到的是,这里的端午“要过一个月”。农历五月初五“头端午”,五月十五“大端午”,五月廿五“末端午”。三个端午包含了祭屈原,拜祖先,划龙船,赛龙舟,接姑娘回娘家,庆夏收吃新面的丰富内容。

  屈原(约前340-前278),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乐平里),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他兼管内政外交,主张举贤任能,修明法度,联齐抗秦,因遭靳尚等贵族排挤诽谤,先后被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投江殉国。

  屈原的政治抱负至死没能实现,但他成就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楚辞之祖”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成为后世仁人志士的精神动力。1953年(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唐元和十五年,屈原故里归州刺史王茂元在城东始建屈原祠祭祀,留下铭文《楚三闾大夫屈先生祠堂铭并序》。宋元丰三年,神宗皇帝封屈原为“清烈公”,将屈原祠易名清烈公祠。元明清,历任州官对清烈公祠均有修缮。如今,这座背靠降钟山,面临响鼓溪的屈原庙,虽是1984年10月15日落成,但基石来自原庙,且复原了清代风格,体现了历史的传承。

  秭归乐平里,地处荆楚群山急流之间。车子从宜昌出发,弯弯绕绕两个多小时才抵达。著名散文家彭程先生很认真地说:“十几年前来乐平里车子起码走了半天多,路也不好,而且特别险峻。”我无法想象,两千多年前的乐平里,该是怎样的悬崖峭壁和万丈深渊啊?然而,正是这样险峻的环境,孕育出了倔强而高贵的灵魂。

  “斗舸红旗满急湍,船窗睡起亦闲看。屈平乡国逢重五,不比常年角黍盘。”陆游的《归州重五》描述了八百多年前屈原故里端午竞渡盛况。在屈原庙前陡直的台阶上,秭归县文联主席秦晓梅激动地说,民间文化人聚集屈原庙吟诗、唱诗、斗诗纪念屈原的传统,延续了近千年,1949年中断,1982年恢复“骚坛诗社”,“今天展示的就是诗会前的一个仪式,给屈原招魂。”

  拾级而上,庙门前一对石狮满身褐暗,一脸愁容。步入门楼,抬眼便见殿门上方悬挂的“中华诗魂”几个金字。走进殿内,一座洁白的屈原石膏像正用忧郁的眼神注视着我们。供桌上摆放着屈原的灵位、五个供碗和两支不停摇曳着烛火的蜡烛。屈原立像两边,摆放着十余盆兰花。正殿并不宽敞,但给人以庄严之感。我们静静坐在一侧,虔诚地感受着心灵召唤。仪式结束,征得同意,我燃起三根香,小心翼翼插进香炉,面对立像,一拜、再拜、三拜,默默祈愿:魂兮归来!

  我最初对屈原形象的认知,来自温州画家刘旦宅1954年的连环画《屈原》。有人说,刘旦宅的《屈原》是最接近我们想象中的屈原。16日下午,当我看见屈原祠里的壁画,觉得笔调、构思、人物塑造,像极了刘旦宅的《屈原》,这让我感到熟悉而亲切。如果说,连环画里的屈原是平面的,那么,十四五岁时看了由鲍方主演的香港电影《屈原》,立体的屈原就深深刻在了我心底。“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嗟尔幼志,有以异兮。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我当年有一张《橘颂》的薄膜唱片,不知听了多少遍。

  屈原长期备受人们敬仰,皆因他“独醒”的智慧、“求真”的执着和“殉国”的果敢。他是楚国的既得利益者,却忧国忧民不计个人得失,他的灵魂是高洁的。有了高洁的灵魂,才会有感动无数灵魂的诗句。他的文学表达是开创性的,他的精神行为是标志性的。几千年过去,他仍像一座山峰,令后人难以逾越。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其实,屈原的魂,屈原的神,早已归来,早已融入我们的躯体,我们的血液,我们的骨髓。正因如此,我们推崇对真理的求索,对正直的守护,对高洁的珍视,对家国的希冀。

  诗歌,是屈原留给后世的宝贵财富。如今,不只是文学界,即便在民间田头,也依然没有放弃诗歌的表达。我是极少写诗的,十多年前也有《端午的怀念》(原载2011年6月9日《温州日报》人文周刊)——

  屈子沉江,

  天地悲怆!

  端午,一个注定伤感的日子。

  两千多年前,

  那位痛心疾首的诗人,

  用自己的生命作笔,

  以汨罗江水为丝帛,

  写下了人生最后的篇章。

  从此,这首生命的绝唱,

  惊天地、泣鬼神,

  震撼华夏大地千年不息。

  那一刻,汨罗江岸,

  以死报国的悲剧

  即将上演,

  诗人满腔的哀怨,

  化作仰天长啸。

  那一刻,汨罗江里,

  诗人纵身一跃

  掀起的浪花,

  发出凄厉的叹息。

  ……

  无奈的汨罗江,

  从此再也无法宁静,

  而诗人的悲愤激情,

  撞击着身后一颗颗跳动的心。

  深情的汨罗江,

  拥抱了诗人的躯体,

  而诗人的惨烈笔迹,

  大写着世间一个不朽的主题——

  华夏儿女,忧国忧民;

  人间正道,舍生取义!

  端午,一个注定怀旧的日子。

  一曲古老的怀念,

  两千五百多年没有中断!

  一段感人的故事,

  年年回放无人厌倦!

  一份深情的期盼,

  凝聚着千年万众的心愿——

  华夏大地,繁荣昌平;

  中华儿女,幸福舒心。

  屈子,遥远的屈子啊,

  你把生命交给江河,

  我把怀念寄给天地!

  乐平里起伏连绵的群山,就像严阵以待的士兵,日夜守护着诗祖的魂灵。我第一次来乐平里,对于同样来自山水之间永嘉的我,并不惊诧于山的险峻水的湍急,我惊诧于高贵的灵魂和浪漫的诗篇。在这里,我始终心怀敬畏。

  山风吹过树梢,仿佛诗人呢喃。告别乐平里,我不停回望,希望屈原大夫依然以悲悯的眼神注视世间,依然以飞扬的诗篇唤醒沉睡者。屈原大夫啊,我年逾花甲,学不了您的文学表达,但我依然要学习您的高洁情怀和浩然正气。未来,登山的路对我来说,将会越来越难,但我还想再来,再拜乐平里,再拜屈原。

编辑: 沈睿|责任编辑:徐琼峰|监制:黄作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