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 文化频道   ->   原创文化
“港风”腔韵,双水袖“踢枪”,名角曾小敏“粤燃”全场
来源:温度新闻客户端来源:2024-04-22 10:52:48

  耍花枪,一个后空翻,腰身跟着转,马步扎得稳当!

  耍花枪,比谁都漂亮,观众用力鼓掌,演出风靡全场!

  当杭州的歌迷因为周杰伦演唱会赴一场青春之约时,温州的戏迷则在南戏故里欣赏到了周杰伦作曲的《刀马旦》中所描述的“炸裂”表演,一睹名角“比谁都漂亮”的舞台魅力。

  4月19日晚上,粤剧“顶流”曾小敏携广东粤剧院多位国家一级演员带来《白蛇传·情》,演出博得满堂喝彩,“风靡全场”。曾小敏饰演白素贞,跨越花旦、武旦和青衣三个行当,文武双全、唱念做打俱佳,尤其是一段精彩纷呈的“踢枪”和“双水袖开打”表演让全场近千名观众大饱眼福,看得“爽兮爽”,也将整场演出推向高潮。

  本场展演是“来温州·看好戏”——2024“戏从温州来”南戏经典文化周的特邀“重头戏”,也是温州首次上演粤剧专场演出。据悉,文化周期间温州“满城皆戏”,在温州大剧院、九山书会、文苑剧院、南戏博物馆以及各县(市、区)分会场等均有剧目演出。

  粤剧“顶流”带来“人气之作”

  早在今年4月8日,得知本场演出的“官宣”后,温州本地资深剧场爱好者“吐司”就在开会时差点笑出声。“超好看!我要冲!”“吐司”曾经在网上留言问:《白蛇传·情》什么时候能来温州巡演,没想到这次圆梦。市民翁先生在2021年看过这场演出的电影版,这次专门“来追现场”。

  当晚演出现场,台下既有温州戏曲名家方汝将、蔡晓秋,也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戏迷;既有白发苍苍的夫妻观众,也有宝妈加萌娃的亲子组合。还有许多戏迷带来了专业的“长枪短炮”来捕捉偶像的倩影。

  随着好戏开演,全场老少都沉浸在戏曲的魅力中。“情到深处”,全场安静;“情到燃时”,全场沸腾,掌声雷动,叫好声不断。虽然全场都是粤语演出,带着浓浓的“港风”,但演员的全情演绎让温州观众深深get到了岭南戏曲的风情,看得格外入戏。

  戏曲是角的艺术。现场很多观众是冲着名角“曾小敏”而来。国家一级演员、文华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曾小敏在剧中饰演白素贞。这位粤剧顶流演员有着深深的“白蛇情结”和跨界创新之心。10年前,她在排演个人专场推出了新编粤剧《白蛇传·情》,一度让传统戏曲界“炸开了锅”。后来,该剧被拍成同名电影,搬上院线。电影上映不到20天,便一举夺得戏曲电影票房史上的冠军。这部极具“国风”的电影在b站上的播放量破2000万次,吸引了大批z世代戏迷。

  2017年,曾小敏正是选择该剧竞演中国戏剧梅花奖并成功“摘梅”。舞台剧《白蛇传·情》自诞生至今已上演近200场,巡演了30多个城市。如今,这部“口碑之作”首次来到温州,惊艳亮相。

  “水斗”一折,折服观众

  开场的“蓝蓝天、水涟涟”唱段朗朗上口,整齐轻快,这是曾经上过抖音热门的“网红唱段”。

  当扮相俏丽、一袭华服的曾小敏登场,声线清越婉转圆润,运气行腔功力深厚、一开嗓便让全场观众“一秒入戏”。一声公子、一声许郎,余音绕梁,一唱三叹、让人“苏”到掉渣……

  在著名剧作家罗怀臻看来,在20世纪前,戏曲的艺术魅力是演员的声腔,造就了以声腔个性为主要特征的流派纷呈的时代。但随着欧洲镜框式舞台样式引入中国,尤其是从梅兰芳在舞台上第一次“转身”开始,中国戏曲便从“唱戏时代”进入“演戏时代”。

  在这部《白蛇传·情》中,观众既可以欣赏原汁原味、字正腔圆的唱腔之美,也能看到注入时代感、更富现代感的戏曲舞台表达。水袖的运用便是该剧一绝!

  “文武双全”是很多戏迷对曾小敏的评价。当“从前慢”的传统戏曲诉衷情片段之后,剧情往往峰回路转,节奏陡然明快!剧中小青的每一句“我呸”台词,都推动剧情“平地起波澜”。

  剧中,白素贞一共打了5场,一人单挑花旦、武旦和青衣三个行当。该剧非常考验演员,容不得放松。曾小敏直言,“只要演这个戏,我要提前起码两个礼拜,锻炼我的体魄。这个戏让我一直保持练功的状态。”

  点燃全场的“水斗”一折,让传统的水袖表演令人耳目一新,颇有“惊为天人”之感,观众的掌声也如潮水一波接着一波。

  水袖本是柔弱缠绵的象征,在传统戏曲中配合锣鼓点和程式化的动作,往往用于一些“卖惨”“控诉”“自寻短见”的表演中。但该剧中,主演在柔中融入刚,变水袖为“利器”。

  曾小敏的水袖表演本是一绝,两米多长的水袖在她手上收放自如、有条不紊。让观众为她捏一把汗的同时也深深为之折服。

  传统剧中通常使用双枪开打,但在这部剧中,曾小敏的“水袖善舞”既能展现出白蛇的姿态,又能从视觉上形成水浪翻滚的形态。在和“天兵天将”的斗法中,她一展利落身手,水袖、踢枪交错上演,给观众以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之感。

  如果说,唱腔的欣赏需要一定的积累和门槛,也需要观众耐着性子,但这些精彩快节奏、赏心悦目的打戏则对素人观众十分友好,格外圈粉。让传统戏曲也更契合当下的快节奏审美。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曾小敏,剧中许仙的扮演者文汝清,小青扮演者朱红星,法海扮演者王燕飞均为国家一级演员,可谓实力“全员在线”,人手绝活。在台上,他们配合默契,碰撞出满格的化学反应。

  作为巡演200多场的口碑之作,该剧布景写意,舞美典雅,音乐精致。舞台上一些剪影的处理既有中式的含蓄之美,又融入了当代的光影音效处理,精致的服装化妆道具颇有质感,足见是一场“心血之作”。尤其是文本清丽通晓,具有文学性和古韵表达,打磨得很好。“人若无情不如妖,只要有情妖亦人”的人文关怀下,剧情推动自然,“人物立得起来”,富含戏曲的清雅和腔调。

  在这一改编上,编剧、导演莫非等主创团队有意识删掉了传统版本中大段重复的情节,换以清丽的唱段,加入了电影化的音乐效果、大量水袖翻滚武打的片段,让时长2个半小时的该剧节奏紧凑,也营造出了一种更加空灵唯美写意的审美风格,紧扣古典戏曲最扣人心弦的“情”字,可谓“旧中有新,新中有根”。

  当“南戏故里”遇到“南国红豆”

  粤剧是我国华南地区影响最大、流行最广的地方剧种。周恩来总理曾把它誉为“南国红豆”。广东粤剧院被誉为粤剧的最高艺术殿堂。首任院长为粤剧大师马师曾,现任院长曾小敏。

  百戏之祖是南戏,南戏故里是温州。今年的“戏从温州来”南戏经典文化周特邀《白蛇传·情》来温展演,让温州观众大饱眼福,也让这里的戏曲演出市场“粤来粤”有戏。

  在演出结束后,曾小敏在后台接受了温度新闻的采访,聊起了她和温州的深厚情缘。这并不是她第一次来温演出。她说道:“温州人杰地灵,更是南戏的诞生地。我与温州结缘始于在九山书会拍摄2023央视戏曲春晚,演出了《待你归来》。去年,‘戏从温州来’在广州大剧院举办,让广州的观众感受到温州精彩的戏曲表演,这次《白蛇传·情》的演出,我深深感受到了温州市民的热情。温州是我非常喜欢的地方。”

  巡演了多座城市的她尤其点赞温州的观众,“看戏很认真、也很懂戏”。主创团队精心编排的剧情高潮,温州观众都能“心领神会”,掌声应声响起,“全都合上了拍”,观众的反响特别热烈。在谢幕的时候,她特别致谢了到场的温州观众,期待温州广州两地更多的文化交流。

  作为国内戏曲名家,对于“南戏文化周”系列活动,她点赞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戏曲活动和文化品牌。“戏从温州来”得到了温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这些展演,温州优秀剧种得以尽情展现南戏魅力,“戏从温州来”巡演与北京、上海、广州各地剧种的碰撞交流,可以说都让人印象深刻。

  作为戏曲创新的探路者,曾小敏也和温州观众分享了她的近期创作。“来温州前,我们创作演出了小剧场粤剧《帝女花·一念》,启动了粤剧《程婴救孤》的创排,同时延续了我们的‘一城一剧’的创作方向,马上将推出《最是女儿香》。”本次演出圆满结束之后,她期待有机会能把这些新作带到温州,与大家见面。

  粤剧名家和温州戏迷男生的温馨一幕

  演出结束后,很多戏迷在台下等候签名,排队合影。曾小敏顶着演出后的疲惫,尽力满足粉丝的要求。台下等候签名的陈先生是在金华工作的河南人,慕名来到温州追剧,第一次看粤剧的他直呼“好看”,来得值!

  这部粤剧在温州确实觅得了许多知音。观众章女士看完迟迟意难平,“中国传统美学的婉约表现到极致。唱词太美,听得人想哭,有被浪漫到。”追完电影追现场的市民翁先生感慨:“电影有大片之感,但现场比电影版还要好看很多。”

  散场后,后台仍有戏迷献花,争相和主演合影,气氛温馨。特别动容的一幕是温州市艺术学校高二男生叶陈友向偶像曾小敏分享观后感。这位戏迷男生激动地说道,“之前是在网上看,这是第一次现场看粤剧,特别感动,开场的时候,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那柔软细腻的粤剧念白唱腔,让自己一下子鸡皮疙瘩都起来了。粤剧是特别敢于创新的剧种,演出伴奏融入了交响乐,和我看过的其他戏曲不一样。在台下听《待你回来》,自己哭了很多遍,被深深打动了。学到了很多东西。”

  小叶同学担心打扰曾小敏老师休息,主动打断了话茬,颇为疲惫的曾小敏仍耐心驻足,细细倾听并柔声感谢他的支持。小叶认真地告诉眼前的这位名家,要把戏曲推广给身边更多的同学,将这门传统发扬下去。这样的戏是能够真正吸引我们年轻人走进剧场。

  “戏曲发烧友”小叶在b站上拥有上万名粉丝,他在学校表演戏曲的一条短视频达到了两百多万播放量,曾经登上B站的热门榜单。这次“好戏来温州”活动让他得以在家门口追剧,现场追星。明年高考的他,还得到了小青扮演者朱红星为他签下的“高考加油”祝福语。这些戏曲名家十分爱护“入坑”的萌新粉丝。

  《白蛇传·情》每次演出都会积累了一些年轻粉丝,这让曾小敏很感动。让“古老”粤剧扣动年轻人心弦正是曾小敏一路创新的初心,她在温州遇到了懂的人。

  曲终人散,余音未了,在年轻观众心中撒播下的戏曲种子终有一天会枝繁叶茂。或许正如曾小敏所言,“一剧终了,曲终人散,终是要回归到生活中。能让观众有所感悟和体会,正是戏剧人莫大的殊荣。”

编辑:许淑瑞|责任编辑:徐琼峰|监制:黄作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