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清幽的梧岙水库。 翁卿仑 摄
修缮如初的镇滢桥。 翁卿仑 摄
本报记者 冉梦蝶
如果你去过坐落于瑞安市区忠义街上的玉海楼,相信对孙诒让这个名字一定不会陌生。这位玉海楼的主人是“晚清经学后殿”“朴学大师”,也是近代教育和实业发展的推动者。
想要深入了解孙诒让,不妨再驱车前往瑞安市潘岱街道,去孙诒让故里一探人文之盛、山水之美与气象之新。
人文盛
百年桃李自成蹊
车行瑞枫线,看到路边宏伟的牌坊与石碑转进砚下路,记者抵达孙诒让故居所在地——潘岱街道仲容社区砚下村。只见村内路面平坦开阔,街头巷尾干净整洁,一段古旧的安义堡古城墙遗址,是昔日繁华、文昌武盛的见证者。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孙锵鸣在此率领白布会抵抗金钱会,安义堡城墙起到了关键作用。孙锵鸣,正是孙诒让的叔父。不远处,可见翘檐灰瓦、门台高耸的孙诒让故居。
踏入故居,主屋、厢房、风火墙、花墙、门台、后花园等都已修缮复原,“太史第”三字的匾额彰显出这座古宅的非同寻常。兄弟进士孙衣言、孙锵鸣居住在这里,孙诒让出生在这里。
孙衣言是清朝学者、藏书家,人称“晚清特立之儒”,兴建起浙江四大藏书楼之一——玉海楼;孙锵鸣是近代史上的政治家、教育家和学者,官翰林院侍读学士,李鸿章、沈葆桢两个人都是其学生;孙诒让是孙衣言的儿子,章太炎称其“三百年绝等双”,郭沫若尊为“启后承前一巨儒”,一生著述近四十种,涉及经学、史学、诸子学、文字学、考据学、校勘学等方面。
除了辉煌的学术造诣以及对永嘉学派的突出贡献外,“三孙”怀着一腔报国热忱,走上居家兴学,教育救国之路。
孙衣言创办诒善祠塾,祠塾和玉海楼向社会开放;孙锵鸣掌教过苏州紫阳书院、金陵钟山书院、上海龙门书院、永嘉东山书院等,“门下著籍盖数千人”,倡西学,购西书、学西语;孙诒让延续父辈们致力教育的脚步,仅温州和丽水,就有300余所学校与他有着密切关系,是浙江近代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人。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如今孙诒让故居还设置了乡贤馆,组织摄影展、图书展、甲骨文书法展,亦是乡村迎春、擂地灯民俗、百年会市、青少年研学等活动的主舞台。
山水美
水桥村树交相映
探访完故居,驱车前往寺前村,一条从东向西的潺潺溪流穿村而过,一架单孔石梁桥跨溪成虹,背山枕水,宛如一幅水墨画。
这座镇滢桥始建于清光绪年间,曾是交通要道,后因新桥的开通而淹没于荒草之间。2023年,借着“微改造、精提升”的契机,当地剔除杂草、净化水质,镇滢桥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再次映入大众眼帘。不远处的百亩桃梅基地每逢花期,亦是来潘岱的必打卡点。
同样借着“微改精提”之风焕发新生的还有梧岙水库休闲区,湖面如镜,映衬远处的绿树山峦苍翠起伏,近处的茅草荻花窸窣摇曳。倏忽间,几只姿态优雅的白鹭翩然而下,如一幅流动的画卷徐徐展开,美不胜收。再往前行,是梧岙村,民居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散布在山间田野,水桥村树相映成趣,十二盘岭古道蜿蜒于茶园山林之中,颇具田园风光。
一条3.5公里长的山梧线,串联起潘岱一个个散落的山水秘境。当地对沿线进行环境整治、绿化补植梳理、打造美丽庭院,增设游憩场地、生态停车场、公交车候廊等,并同步完善相关配套设施,不仅便利了当地居民出行,更是风光旖旎的旅游线、休闲线、骑行线。
气象新
诒让故里谱新篇
穿越山梧线,记者又回到了砚下村。
据孙衣言考证,潘岱之名来自潘埭,水利工程的兴修为潘岱的水稻种植提供了灌溉便利。潘埭一词最早指他的家乡砚下一带,而砚下之名也与檐下及演下之名有关。
100多年前,年少的孙诒让在这里开启了他的求学路,说此地“山水深秀,居其地者多大族”。百余年后,潘岱南部工业+配套、中部居住+农业、北部文旅+康养的全域空间布局雏形初现。南部企业厂房林立、中部公路田园纵横交错、北部老屋鳞次栉比,联通共富路,交织古与今。
据悉,北部“诒让故里·桃源潘岱”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建设正如火如荼。诒让公园有池塘廊亭草坪及亲子游乐区,高标准打造“共享社·幸福里”建设样板;800米长的诒让文化街区,大刀阔斧进行民国风貌街改造和环境整治、规划“书香雅园”小游园等,88间商铺启动招商,引进共富工坊,培育消费业态和新兴商圈……砚下牌坊、诒让公园、诒让文化街区、孙诒让故居等重要历史文脉节点将连成一片,成为文商旅融合发展的新平台。
回首望去,斑驳沧桑的安义堡古城墙,静静矗立在诒让文化街区,曾听到百余年前的旧宅第里,传来的朗朗吟诵声,见证了城乡发展、时代更替,更展望着日新月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