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 文化频道   ->   瓯越文化
张子容 为何枉路白石湖
来源:温州日报来源:2023-12-31 03:22:55

  白石湖合湖桥。陈尚云 摄

  陈鱼观

  一

  盛唐诗人张子容虽说官位不显,诗名不高,但他与大诗人孟浩然是同窗好友,青年时还一起在湖北襄阳的鹿门山隐居过,交往甚密,多有诗歌唱和,因此他们的交往故事常常被后人提及,进入了中国文学史。

  开元十年(722),张子容遭贬为偏远的乐成(今乐清)尉,开元十三年(725)底,孟浩然专程赴乐清看望,那首著名的《永嘉上浦馆逢张八子容》就是写于两人在上浦馆重逢之时。从上浦馆到张子容办公的乐清县衙有一条乐琯运河连接,河道全长六十余里,古时乐清城区之人往温州城,必沿乐琯运河坐船至琯头,然后过坝换船跨瓯江抵温州。

  我不知道孟浩然乐清访张子容,是否坐船沿乐琯运河溯流而上,抑或弃水路,经象浦古道,过白石往乐清县衙。孟浩然和张子容两人均没有就这段旅途留下只言片语。

  经查阅有关资料,古代乐清因峡门滩阻隔,乐成与柳白水系互不相通。直到唐贞元年间,温州刺史路应(公元790年前后在任)命乐清民众分界加固修筑塘河,使塘堤得以相连,除水害,得上田,通水运,古运河雏形从此形成。宋绍兴二年(1132),县令刘默发动西乡民众拓广浚深古运河,改泥塘为石塘,乐成至琯头渡水路从此畅通。明清及民国多次拓浚古运河,提高防洪、航运能力,才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乐琯运河,并成为乐清西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

  从上述资料可知,张子容任乐城尉的时间,比温州刺史路应下令治河早了一个甲子以上,可见孟浩然访张子容走乐琯运河水路的难度系数很高,这也让张子容自乐成赴永嘉时,出现了“枉路”的尴尬。

  二

  据道光《乐清县志·运河》载:“(县城)东西两溪(即银溪和金溪)之水交会于下马桥之东,是为运河……运河又南出峡门桥,分一大支南流为苏岙河;运河折而西经湖横至刘公塘,又名刘公河,一名北河。南出横径桥,分一支东流与苏岙河通;运河又经方斗岩至湖头,白石合湖自北来入焉。”

  毫无疑问,白石湖之水与乐琯运河相通,那一日张子容自乐成城关往永嘉(温州郡城),本来不必经过白石湖,无奈水路太过艰险,不是急弯就是浅滩,或巉崖相逼,或水草纠缠,走走停停,最后被迫折转取道白石湖,经象浦岭古道赴永嘉(温州市区),并将“枉路”过程和沿途风景写进了那首《自乐成赴永嘉枉路泛白湖寄李少府》之中。

  在这首诗里,白湖即合湖,又名白石湖。据施元孚《白石山志》:“白石东西两溪南流数里,至此合而为湖。水常浮白,故以名湖。阔百馀丈,汪洋澄澈。每岁端阳后一日竞渡,咸集于此,观者蚁聚。”可见,古时候的白湖拥有非常宽阔的湖面,且湖水来自东西两漈的山泉水,水质澄澈,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粼粼白光,因此拥有了白湖的名字。王十朋来白石走亲时,见到此湖不禁赞叹,“王孙占得湖山胜,明月清风不计钱”。由于湖水干净,湖面宽广,白湖也就成为乐清西乡重要的龙舟竞赛场,每年的端午节后一日,乐清西乡八镇之人纷纷赶来观看龙舟竞渡,湖岸上的观众如蚂蚁般聚集,场面颇是壮观。

  最早的时候,白湖没有桥梁,乐清城关与西乡之间来往,往往选择通过在白湖坐竹筏摆渡的方式解决,人称白湖渡,或合湖渡。据隆庆《乐清县志》记载:合湖渡在西乡白石,广十余丈,居民以筏航之,多溺。鉴于白湖交通地利位置的重要性,以及安全事故频发的严峻现实,宋淳熙年间,当地士人赵武翼牵头捐财,在白湖上建桥,取名为合湖桥。初建的合湖桥过于简陋,不到三十年出现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宋开禧年间,白石静慧院僧仲参牵头募缘重建,当地官僚士绅纷纷捐钱捐物,建成了一座五孔梁式的石桥,南北走向,跨沙岙河,一度成为乐清古时沟通西乡及前往温州的主要通道。

  合湖桥至今保存完好,全长三十余米,宽三米余,中孔桥侧嵌有“合湖桥”石额,桥墩石柱上刻有捐助修桥人的名字。

  三

  从字面上理解,“枉路”是指弯曲的道路,或冤枉路。张子容虽担任了乐成县尉,我觉得他大概率是没有经白湖往永嘉(温州市区)的经历,否则也不会有“枉路”的感慨。那么张子容枉路白石湖都发生了什么?答案就在那首《自乐成赴永嘉枉路泛白湖寄李少府》之中:

  西行碍浅石,北转入溪桥。树色烟轻重,湖光风动摇。百花乱飞雪,万岭叠青霄。猿挂临潭筿,鸥迎出浦桡。惟应赏心客,兹路不言遥。

  这首诗题目和首联交代了因天旱原河道水浅不能行,只好从沙岙折转白石湖至永嘉的写作背景,并迫不及待地要将这一路的所见告诉那位在其他县任县尉的李姓朋友。接着进入诗歌核心,从颔联到颈联,包括尾联在内,几乎都在描述沿途风景:初夏的风吹拂着我的胸襟,夹岸的树在烟岚中生长,湖面上波光荡漾,随意飘落的飞花如同飘雪,入眼山岭长满了青翠的草木,似乎想直上云霄,白猿在溪潭边的竹林间嬉戏,船桨击打着湖面……  

  简直就是一幅山水村居图,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强烈画面感让人美不胜收。原来可能因“枉路”带来的不快在诗中全然不见,取而代之的是诗人对自然山水的无限眷恋之情。

  张子容的诗歌在当时为人称道,《唐才子传》评价其诗:“兴趣高远,略去凡近。当时哲匠,咸称道焉。”《全唐诗》现存其诗一卷二十余首,多为山水田园题材的诗作,其中四首是写给孟浩然的。这首诗当然离不开他擅长的山水田园风格,我无法从诗歌中判断具体的写作时间,但可以推测是在孟浩然造访之后,否则孟氏在乐成县衙呆了一个多月,绝对不会不去游览一下近在咫尺,且被子容“枉路”过的白湖风光。

  当张子容将这首诗寄给那位“李少府”的同时,我想一定也会抄送一份给至交好友孟浩然。可惜孟浩然自开元十四年(726)初离开乐清之后,再也没回来过,“枉路”的美好无缘再现。不久之后,张子容再度谪贬为东城尉(今安徽定远范围),人事两茫茫,人们只能从张子容的这首诗中感受昔日白湖那张绝美的脸了。

编辑:陈亚彰|责任编辑:徐琼峰|监制:黄作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