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 文化频道   ->   文化传承
一个木偶“承三代”,一台好戏“不散场”!
来源:温州晚报来源:2023-12-15 05:19:45

  “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须臾弄罢寂无事,还似人生一梦中。”

  一出提线木偶戏,台上台下入戏深。在台上,木偶一颦一笑,或拂袖掩面,或捧腹弯腰,可谓惟妙惟肖;在台下,观众如痴如醉,或目不转睛,或拍掌喝彩,坦言意犹未尽。

  刻木为偶,以偶做戏,这是胡立基的日常。日前,胡立基原创木偶戏《欢庆盛世》,获评第九届浙江民间文艺映山红奖获奖作品,给他又添了不少唱好这出戏的信心。

  “这是一门展现民族文化自信的手艺!”埋首案头勾勒木偶形象,苦练功夫精通唱念做打,观察时代编写原创剧本,30多年来,在守正与创新中,胡立基挑起了传承苍南提线木偶戏的大梁。

  胡立基和他的剧团向广大观众展演提线木偶戏。采访对象 供图

  胡立基与木偶戏的渊源,始于他爷爷那一代。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胡立基的爷爷就开始走村入户,展演提线木偶戏。后来,胡立基父母接过第二棒,于1985年成立苍南县新艺木偶剧团,组成“夫妻档”进行展演,成了苍南平阳一带知名的木偶艺人。鼎盛时期,不少村庄会抢着发出邀约,为了抢先看戏,有的甚至还会在上一场演出结束的凌晨就开始提前将道具搬到自己的村庄。由于预约不断,剧团一年最多只在盛夏休息一个月,忙碌极了。

  这一时期,剧团走到哪,胡立基就跟到哪。“上世纪80年代,我出生后,就在剧团里长大。”胡立基说,台上舞枪弄棒、笔走龙蛇、把盏挥扇,台下掌声雷动,一幕幕引人入胜的演出,触动了他的心弦。“因为入戏,所以热爱;因为热爱,所以入戏!”于是,胡立基顺理成章入行,5岁开始“帮台”,结合表演节奏,当好幕后助手;7岁开始学习配乐演奏;15岁开始学习木偶戏表演基本功;20多岁担任主角、成为团长,和父母一起二代同堂进行表演。

  但无奈的是,从2000年起,随着大众娱乐方式的改变,提线木偶等传统戏剧开始陷入困境。“最难的时候,逢年过节剧团才有戏演,一年下来演出时间仅有一个月。”胡立基坦言,赖以谋生的手艺失去了市场,他们不得不想办法兼职民乐等以维持生计。

  尽管如此,胡立基还是不想放弃。他也意识到,作为传统戏剧,木偶戏不仅要有手艺人的专业性传承,同时也要有大众喜爱的普及性传播,才有真正的生命力。

  那么,观众哪里找?2006年,温州大学等温州高校举办民俗文化节,灵溪镇有关部门得知后,举荐胡立基所在剧团参与展演。令胡立基没想到的是,不少大学生在看到表演之前,压根都没听说过木偶戏这门手艺。他认为,年轻人喜爱观看这一表演,木偶戏才有长远的未来。

  为了让木偶戏这门传统艺术走得更远,胡立基在剧本情节、表现形式上,做了各种紧跟时代的探索。就拿原创剧目《欢庆盛世》来说,该作品涵盖了木偶变身、变脸、喷火、舞龙、舞狮等精彩元素,曾在2020年亮相CCTV农业农村频道《我的美丽乡村》栏目,赢得了满堂喝彩。数据显示,胡立基现已完成原创剧本22个,再加上《武松打虎》等传统剧目,剧团剧本已达60多个。

  除了潜心准备节目,胡立基还带着父母、妻子积极参与政府部门的各类文化演出活动。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胡立基和剧团入驻灵溪会龙门文化礼堂“会龙门剧场”,开展常态化演出;同步开展学校、乡村、企业等“六进”文艺表演活动,每年演出200场以上。最近,“会龙门剧场”完成装修升级,即将全新亮相,将成为胡立基制作木偶、创作剧本、常态演出的活动大本营。

  在一年年的努力下,胡立基的剧团成了苍南最为活跃的剧团之一。他和他的木偶戏也赢得了更多社会认可。2016年,该剧团被评为温州市“市级非遗传承团体”;2021年,胡立基获评浙江省“省级文化示范户称号”;2022年,胡立基经考核通过加入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他回忆,除了官方认定,受众的回应也令他大受鼓舞:展演结束后,经常出现观众不愿散场的现象,要么抢着合影,要么要他分享他和木偶戏之间的故事。“有一次,一个小孩跟我合影时,看我满头大汗,还拿出纸巾为我擦汗,夸我‘真棒’,令我备受感动!”

  “只要有人看,只要有人学,这门手艺就能传承下去。”在胡立基看来,自己尽管算是浙南一带最为年轻的提线木偶戏艺人,但也已经39岁了,还得尽最大努力培育下一代。如今,他带着3个兼职“徒弟”,也在尝试在自家孩子心里种下木偶戏传承的种子。

  胡立基说,若是艺人热爱、受众想看、政府扶持,这门传统戏剧定能常唱常新“不散场”!

编辑:许淑瑞|责任编辑:徐琼峰|监制:黄作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