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 文化频道   ->   文化人物
中国戏剧杂志|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方汝将:四十之“获”
来源:中国戏剧杂志来源:2023-12-05 10:16:00

  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于1983年,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寓意,旨在推动舞台艺术的中心——演员表演艺术的发展,鼓励中青年演员的迅速成长。40年来,梅花奖已举办31届,共评出京剧、昆曲等65个戏曲剧种和话剧、歌剧、音乐剧、舞剧等门类,涵盖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建设兵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获奖演员726名,让人们看到了40年来戏剧舞台上的人才辈出!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文艺事业进一步大发展和大繁荣,中国戏剧杂志特为纪念“梅花奖”创办40周年开辟专栏,旨在探讨40年来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成就和经验。希望在表演艺术家和理论评论家的联合把脉下,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继往开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中国戏剧发展谱写新的辉煌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期嘉宾: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方汝将。

  方汝将

  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国家一级演员

  温州市瓯剧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温州市戏剧家协会主席

  记得我“摘梅”那年正值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30周年。时光荏苒,今年已是“梅花奖”40周年纪念了!与梅花相伴的10年间,有幸福,有责任,有瓶颈,有突破……但归结一句话,就是“苦乐皆是‘获’”。

  犹记得10年前,当我接过“梅花奖”奖盘的时候,我有一种想哭的感觉,这个奖得来得太不容易了……“摘梅”,是每一个中国戏剧人的追求,我为“摘梅”而荣幸,也为那么多人给予我力量而无比感恩。我们的瓯剧,是一个只有温州地区80多人在坚守着的稀有剧种,面对全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项——中国戏剧梅花奖,我心中既是渴望又充满了敬畏。我希望能通过“梅花奖”的评审,可以让更多的戏剧专家、同行以及全国戏迷认识它。虽然我最终“摘梅”成功了,但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梅花奖”的申报由市级开始,先由市向省选送,再由省向中国戏剧家协会选送。我前后3次报名参赛,这个角逐的过程就像穷书生寒窗苦读多年,踌躇满志地参加科举一样。这中间经历了5年时间,我两次省里落榜,第三次才成功突围。在准备《瓯韵今生》评梅专场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让我感动的故事。我的缪团长(原瓯剧团团长),为了瓯剧、为了剧团、为了我的评梅演出,拖着病体去杭州落实演出场地;还有与我配戏的兄弟姐妹们:蔡晓秋,李倩,胡涛,黄黎津以及乐队演奏员、舞美队的同事们,陪着我共同奋战在排练场,这其间的汗水泪水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恩师章世杰老师、汪世瑜老师以及专场总导演杨小青老师,他们不辞辛劳为我一遍遍抠戏。

  方汝将表演艺术专场

  为了确保《水牢》一折中高难度技巧的顺利完成,一位医生戏迷专门候场为我针灸治疗;临上场前同事们殷切的目光和声声鼓励让我温暖、信心倍增,力量无穷……有人问我,演出那天你是什么感受?紧张?兴奋?我只回答了两个字:幸福。这是我这一生中最最幸福的时刻,因为,我此生的追求,对舞台的那份执着,对戏曲的那份痴迷和依恋,在那一天全部得到了释放和诠释。虽然梅花奖的奖盘捧在我的手上,但是我很清楚,在这个奖盘中,有我的一份成功,更有大家的一份辛勤和付出!“梅花奖”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应属于我们的团队,属于瓯剧,属于南戏故里的温州。是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让这朵瓯剧史上的第一朵梅花得以绽放。

  在实验剧《那年梅开鹤归来》中饰董每戡

  在原创现代瓯剧《兰小草》中饰王玉生

  摘梅10年来,我与瓯剧朝夕相处,不离不分。我更加强烈地感知到自己在瓯剧道路上的纯真赤情。我总觉得自己天生属于瓯剧,一方水土,一方情愫。自与瓯剧结缘,仿佛自知此生永恒。只要在舞台上,只要在聚光灯下,我的世界就完全明亮了,激活了,我的身上就有释放不完的能量,有倾泻不完的感情。

  10年间,在一次次的实践探索中,我饰演了大型原创历史瓯剧《东瓯王》中的东瓯王、移植古典瓯剧《西园记》中的张继华、原创现当代瓯剧《兰小草》中的王玉生、原创近代瓯剧《橘子红了》中的周平与老爷、原创小剧场戏剧《伤抉》中的兰陵王、原创实验瓯剧《那年梅开鹤归来》中的董每戡,以及新编南戏·瓯剧《张协状元》,原创历史瓯剧《朔门潮》……是“梅花奖”赋予并激励着我不断创作的能量与动力!10年来,我的作品不止、舞台不息。我带着这些大戏,不间断忙于乡村戏台与城市舞台的不停转换中。

  我相信,只要在漫长的光阴里、在瓯越大地上一直播撒着瓯剧的种子,瓯剧必然会越走越远。我认为自己是瓯剧创新的领路人,正在努力按下“方时代”瓯剧的开启键。

  在原创历史瓯剧《朔门溯》中饰周启运

  在南戏·瓯剧《张协状元》中饰张协

  之后,我推出了瓯剧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实验剧《伤抉》。它是一出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具有实验性质的小剧场戏曲,是瓯剧首创也是温州首例。我还推出了《瓯韵今声——方汝将瓯剧唱腔专辑》,收录了我从艺近30年来极具代表性的12个剧目片段,从传统原汁原唱腔的《断桥》,到经过创新发展的《兰小草》《伤抉》等,系统性集结了瓯剧各大声腔的唱段,为瓯剧生行提供了一份教科书式的唱腔范本,也填补了瓯剧尚无唱腔专辑发行的空白。不少人赞赏我的做法,用数字化音像资料将瓯剧的经典剧目唱腔保留下来,以供后人借鉴学习。

  在小剧场瓯剧《伤抉》中饰兰陵王

  【瓯韵今声】方汝将

  瓯剧唱腔专辑

  从创意制作到媒体平台传播,南戏·瓯剧版《神女劈观》是我只用不到一天时间打造而成的,一经传播便掀起了年轻人对“南戏与瓯剧”的极大好奇和赞誉。这是我首次尝试将温州传统戏曲带入“二次元世界”。看着飙升的浏览量,我感觉温州作为传统戏曲艺术与动漫擦出了火花,作为戏曲传播者,我倍感幸福。

  我与温籍青年画家万亨共同创作了有文化创意的文旅融合作品《西园·流年》,这是我们两个人跨界碰撞出来的艺趣随本。本Notebook所选的是跨界的审美共融,包括青年画家万亨的屏风之作,以及我的戏曲掠影。隔屏风,隔气息;着画之魂,着人物的心。艺术相融,艺无异境,作品将《西园·流年》的雅词闲句跃然纸本,随行可携。

  说到跨界戏曲,我认为,这是一种社会责任、艺术责任、戏曲责任。广泛地传播传统艺术,是我根植在内心的社会担当。前不久的“塘河上的宋韵南戏”,也是我策划导演的一场“水上南戏”。几艘以南戏、古琴、鼓词等主题布置的船,从市区南塘出发,经过梧田老街,前往青灯石刻艺术博物馆,在水上和戏台上一路唱响宋韵南戏,在温州、在浙江,弘扬宋韵文化。

  文旅作品《西园·流年》画册随本

  “二次元”南戏·瓯剧版《神女劈观》

  10年间,我还成立了“方汝将戏曲艺术工作室”,积极弘扬“南戏故里”这张温州文化金名片,通过挖掘南戏宝藏,丰富剧目建设,出人、出戏,乃至奋斗出传世之作。我在传承的道路上孜孜不倦,10年间培养了吴鑫、翁翔、周莉、谢炫炫、阮月、黄一玲、叶馨诺、林熙等一批年轻的优秀戏曲人才,他们曾获得了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新人主角奖、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称号等。10年间,我从演员到导演,从传承到传播,从剧团到社会,一如既往地推广戏曲,传播瓯剧,这也是我的幸运和使命。

  百戏之祖是南戏,南戏故里是温州,而瓯剧又是温州独有的地方稀有剧种。希望下一个10年间,“方梅花”能孕育出新梅花,让“梅花奖”能在南戏故里温州生生不息,代代相承!更希望中国戏剧梅花奖傲霜斗雪,香飘万里!

  开展《走近南戏·体验瓯剧》

  方汝将系列讲座活动

  基层演出

  常言,四十不惑。在我获得“梅花奖”的这10年,也越来越“不惑”,从艺道路上的很多困难、困境、困惑都一一解开,也越来越肯定自己所走的道路!更重要的是,在这条路上,我收获了珍爱并呵护我的师长、陪伴我的同仁、喜欢我的学生,更有我爱的舞台——我深深爱着梅花之香、瓯剧之音,我相信,它们也同样是深深爱着我的。我会继续爱下去,毕生爱下去!

编辑:许淑瑞|责任编辑:徐琼峰|监制:黄作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