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 文化频道   ->   文艺生活
用舞姿点燃的“向死而生”
来源:温州晚报来源:2023-08-27 09:47:52

 

   舞剧《孔雀》在温州高新文化广场惊艳“开屏”。该舞剧围绕生命与爱情这两个永恒的主题展开。与其说新版《孔雀》是一部舞剧,不如说是一部舞台哲理剧,让人思考“向死而生”。

  向死而生是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里提出的哲学理念。

  剧中的“孔雀”,是鸟,也是人,都是有生命的。假如生命只有一年四季,春:初生喜悦;夏:轰烈爱恋;秋:萧瑟分离;冬:皈依神灵。一路向前,每个生命都要面对“倒计时”,只有内心点燃“向死而生”,才会变得有“内涵”,有“魅力”。

  男女孔雀,经历了相遇、相爱、分离、共生,让诸多观众难忘的是男孔雀为救女孔雀,舍弃了自己的羽毛。当羽毛掉落的那一刻,注定让泪与血融合一起。男孔雀要靠身体的细胞、肌肉、线条去展现濒死的孔雀,还要挑战衣服从有到无,以及观众眼中有争议的“赤裸”;“乌鸦”贪恋孔雀的美丽羽毛,想霸占孔雀美丽的羽毛,但最终难逃冬日之死。生命本身就是一种刑罚;“神灵”总是随着人物和场景,若隐若现,表面平静实则升华。在神灵的眼中,再美好的爱恋,也会变成虐恋,需要救赎。演员们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对时间流逝、感情长久,发起了对生命和人性的追问。

  除此之外,剧中还有一个角色非常重要,那就是“时间”。“时间”总是在转圈圈,她时而快、时而慢,但不能不存在。“中场休息,当所有演员都休息了,唯独‘时间’还在转。”这是观众对着“时间”发出的感叹。的确,在生活中也一样,时间或许容易被人遗忘,但却没有人不在乎时间。读懂了时间,也就理解了杨丽萍在创作该舞剧时说的一句话:伤口最终也会长出翅膀,终有一天会飞翔。

  观看新版《孔雀》时,我会不由自主地重新回味,于演出前参加的主演见面会。那次的主演见面会就是导赏会,有助于沉浸式观看舞剧,解读舞剧背后的故事。

  那次的见面会,主演们逐一为观众介绍了各自饰演的角色故事。作为大反派,乌鸦显然是令人厌恶和恐惧的,但又是简单的。他生于玫瑰花瓣的牢笼,有着对美丽的向往,对纯洁的仰望。为了饰演好这个角色,他还研究如何做与乌鸦相契合的乌黑指甲。

  “时间”饰演者范景玥坦言:“我坐车都会晕,扮演时间最难的是坚持,刚开始转不了几圈,身体抱恙多转一会儿就会犯胃酸,一喝中药就想着吐。但后来还是坚持了下来,一遍遍将酸水咽下去,一遍遍增加转的时间。”

  一边回味,一边细品,不知不觉就到了“冬”之篇章,杨丽萍作为特别出场了。当一袭白衣的她站在雪景中,迎雪而舞叩问生命时,不禁令观众忆起多年前她演的舞剧《孔雀》。与孔雀捆绑了数十年的她愈发成熟有力量,她就是火焰,点燃了整个舞台。

  到最后起舞谢幕,杨丽萍把舞台交给下一代青年舞者,是交接也是传承,也让台下的观众搜索起了多年以来的“孔雀开屏图”。1979年,杨丽萍主演《孔雀公主》,一炮打响;1986年,杨丽萍在全国舞蹈比赛中以《雀之灵》引起万众瞩目;2012年,舞剧《孔雀》问世,惊艳众人;2012年,《雀之恋》在央视春晚上吸睛无数;2016年,《孔雀之冬》亮相造成轰动;2022年新版舞剧《孔雀》再次刷新了人们对舞剧样式的认识。

  舞剧结束,当观众们想转身离场时,忍不住又目光投向了舞台说了一句:舞台设计真美!此次舞美升级是由奥斯卡“最佳美术设计奖”得主叶锦添等完成的,添入了舞台艺术之科技表达。有些“理工男”观众,在散场时还想着如何解码舞台上的黑科技。如,地面上的繁花与星河,为何“秒没”?虚实的密林是如何在声光电效果下营造出的?

编辑: 沈睿|责任编辑:徐琼峰|监制:黄作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