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 文化频道   ->   文艺生活
游在鹿城丨“最忆江心”——走过才知有多美
来源:温州文旅资讯来源:2022-02-21 10:14:38
图片

  在温州众多名胜古迹中,江心屿一直以来以它得天独厚的奇秀轮廓、人文传说代表着温州。

  其历史悠久,历代著名诗人谢灵运、李白、杜甫等都曾相继留迹于此,并留有诗咏。因此,江心屿又被誉为“诗之岛”。

图片

  在岛内,我们可以尽情游览,像近代开埠史馆、浩然楼、江心寺等著名景点,亦可以感受岛内人文、历史、宗教、革命传统、休闲等多重景观。让我们一起逛逛这座“瓯江蓬莱”吧!

图片

  “最忆江心”游玩线路:

图片
图片

  ①近代开埠史馆→②江心东塔→③宋文信国公祠→④浩然楼→⑤江心寺→⑥温州革命历史纪念馆→⑦樟抱榕→⑧谢公亭→⑨澄鲜阁→⑩江心西塔

  NO.1 近代开埠史馆

图片

  近代开埠史馆

图片

  景点介绍

  温州近代开埠史馆位于领事馆旧址1号楼,原为领事馆办公场所,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中国百年近代史,一直伴随着屈辱与反抗、妥协与开放。1877年,随着《中英烟台条约》的签订,温州作为中国第三批被迫开埠的城市之一,从此开启了近代史的历程。从百年前的被迫开埠,到20世纪80年代的主动开放,今日温州开放包容的姿态正是中华民族复兴崛起的缩影。场馆主要讲述了1876年到1931年之间温州所发生的重要事件。

  NO.2 江心东塔

图片

  景点介绍

  东塔建于唐咸通十年(869)年,位于孤屿东峰山,塔高28米,底径8米余,6面7层,青砖围砌。过去外围层层有平座、栏杆和出檐,内有扶梯直上塔顶,可俯瞰瓯江和鹿城全貌。塔顶自然生长一株榕树,无土培植,根垂塔中,全年常绿。

  NO.3 宋文信国公祠

图片

  景点介绍

  宋文信国公祠,是我国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纪念祠。它占地821平方米,初建于公元1482年,在文天祥殉难二百周年之际,当时永嘉知县刘逊向温州知府项澄建议在江心寺东侧建祠纪念,后几经变迁,现存建筑为晚清所建,1963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NO.4 浩然楼

图片

  景点介绍

  浩然楼初建于公元1580年,重建于1773年。为什么得名“浩然楼”呢?其中有两种说法:其一,是说为纪念唐朝著名诗人孟浩然,唐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孟浩然与好友张子容二人同游江心孤屿,留下了优美的诗作,所以此楼在清乾隆年间曾一度被称为“孟楼”;其二,则是此楼取名于民族英雄文天祥《正气歌》“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诗句中的“浩然”二字。站在浩然楼上,倚楼聆听瓯潮澎湃,观江上微风鼓浪,别有一番情趣,这就构成了“江心十景”中的一景:“孟楼潮韵”。

  NO.5 江心寺

图片

  景点介绍

  江心屿最大的建筑群――江心寺,始建于宋绍兴七年(1137年)。宋宁宗时品选天下禅宗丛林,将其列为十刹之一。现江心寺系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所重建,建筑面积3100平方米,占地面积5100平方米山门面临瓯江。寺院主要有前、中、后三殿及方丈室。前为天王殿(又称金刚殿,亦称山门),两侧配建钟、鼓二楼(宋代古钟尚存);中供弥勒、韦驮二菩萨,两边为四天王像;上悬挂匾额“开元气象”,系宋朱熹(字晦翁)所书。寺院大门两边有宋王十朋撰书的著名叠字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全联生动地描绘了浮云聚散、潮水涨落的奇特景象,确是一副叠字好联。

  NO.6 温州革命历史纪念馆

图片

  景点介绍

  温州革命历史纪念馆系古庭院建筑,占地1880平方米,是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和温州市青少年教育基地。展厅分党的创建与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4部分15个专题,共展出图片300多幅,并运用场景复原、半景画、幻影成像、悬浮成像等现代展陈手段,生动展现浙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辉煌历史。

  NO.7 樟抱榕

图片

  景点介绍

  这是一棵由樟树和榕树合抱而成的连理树,横卧在上面的是一棵樟树,有着1300多年的树龄;从下往上长的这棵是榕树,也有500年的树龄了,人们命名这两棵树为“樟抱榕”。

  NO.8 谢公亭

图片

  景点介绍

  谢公亭位于江心屿西塔之下,紧邻江边,亭里立有谢灵运的线刻画像碑。据明代名臣何文渊所作《谢公亭记》记载,相传,谢灵运任永嘉郡太守期间,每次来江心游玩,都会在这座亭子里休憩,后人为了纪念他,取名为谢公亭,距今已有千余年了。历史上的谢公亭命运多舛,几经兴废。多次复修后,谢公亭在抗战时期被日军的炮火击毁,今天的谢公亭重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NO.9 澄鲜阁

图片

  景点介绍

  澄鲜阁是一处纪念谢灵运的建筑,这座三间两层的楼阁,叫“澄鲜阁”。它原名“水陆阁”,又名“江上楼”,初建于北宋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明万历十年(公元1591年)重修后改名为“澄鲜阁”,阁名取自谢灵运脍炙人口的名篇《登江中孤屿》中的“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中的“澄鲜”二字。

  NO.10 江心西塔

图片

  景点介绍

  西塔位于江心屿西山峰,始建于北宋开宝二年(969年),塔高32米,底径7米,6边形,7层,中空,系楼阁式青砖仿木构建筑。四十二个檐角悬挂铜风铃。塔每层每面均有小佛龛,内置石雕佛像,造型精致,塔周围置青石坐凳。因塔身倾斜,曾于1982年进行大修葺。今塔仍保持宋代风格。东西双塔整整相差了100年。江心屿的古老窥见一斑。

  “不与人间连世界,却从海上结楼台”

  美丽的的江心屿犹如一枚葱郁叠翠的宝石

  镶嵌在烟波浩渺的江涛之中

  等待着你来拾掇

编辑:孙荷静|责任编辑:徐琼峰|监制:黄作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