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 文化频道   ->   文化人物
一松一梅总关情 ——专访“老学童”画家高枫
来源:温州日报来源:2022-10-30 04:19:00

  高枫在绘画

  湖山春晓 高枫 作

  华晓露/文 杨冰杰/摄

  近日,在温州市文化馆开展的“迎二十大”老干部书画展中,展出了画家高枫的作品《踏遍青山人未老》。

  退休前,高枫是温州某银行的行长,温州金融界的“大咖”。他曾经对温州股份合作制提出建议,为金温铁路建设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退休后,他悄然转身,成为一名画家。

  事实上,高枫从没想过要当一名画家,他只是将画画当成退休后陶冶情操的自娱自乐。他的心态是当好一名“老学童”。于是,他带上学具去温州老年大学,拜陈正治为师学艺。陈正治毕业于浙江美院,曾学于潘天寿等大师门下。“你这线条像什么?”“起笔、运笔、收笔都要注意的!”陈正治直截了当的批评不仅没让高枫打退堂鼓,反而坚定了他要学好国画的决心。“甘当小学生吧!”高枫笑言,自己以前是“领导”,而在老年大学的每一节课,他都把自己当成小学生,认真聆听老师教诲。在陈正治的指导下,高枫打下了扎实的绘画基础。他在家中开辟了一处创作天地,取名“留苑”,他说:“工作了一辈子,退休了,要留点时间和空间给自己。”每天在“留苑”挥毫创作,便是他最享受的时光。

  历代花鸟画家多以松、梅、兰、竹、菊为载体,抒发内心之情怀。高枫也不例外,即便画山画水画石,他却对松、梅情有独钟。

  “对松的情感源于一位老红军。”高枫高中毕业时,有一位红军老干部来学校作报告。高枫永远不会忘记那一身铮亮的军服和坚毅的眼神,在他心中,老红军就像高山上的青松一般坚韧和顽强。于是,在面对高考作文题《你最尊敬的人》时,他洋洋洒洒写下了千字文。后来,松树便成为他最重要的创作载体之一。

  为了提升画技,高枫四处拜访名师求教。拜访福建著名画家郑乃珖时,郑老说:“画鸟,脚要有力,抓住干才立得稳。”寥寥数语让高枫顿悟。此后每次画鸟,他都特别注意鸟爪。

  除了拜访名师外,每到一座城市,高枫总是去艺术馆、美术馆观摩名家之作。在上海陪小外孙读书时,他一有空就去云朵轩看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师的画作。到杭州时,他常去潘天寿纪念馆反复揣摩大师真迹。他曾感叹:“潘天寿作品好,可我不敢走他这条道。他的墨点力能扛鼎。我没有这笔力,要另寻适合自己的风格。”

  高枫不断对书法、甲骨金石碑刻操持体悟,把感悟和情操融入到笔墨当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在表现松、梅时,抓住其精神意蕴之特质书写内心情感。他善于用哲学的思维和超然的视野看待人生百态万象,发现另一种境界。画画之初,他觉得看松是松,看梅是梅;领悟其精神内涵后,观松不是松,赏梅不是梅;经过漫长的思索彻悟后,他的画风有了质的转变,笔墨变得更加简练,而松梅特有的品质和气息更加活脱。用他的话说:“此时看松还是松,看梅又是梅。”

  高枫画松树时,笔随意到,境随意出,苍蕴有力,表现松针时笔墨由浓到淡、由浅到深,加强了其对比的关系或笔墨的内涵,表现出松针质感的张力,在视觉的冲击力中蕴含着内在精神意蕴。在表现梅花时,他喜欢用铁线银钩构花瓣,轻重缓急挥洒有度,力求表达出劲俏孤傲、冰清玉洁的气息。

  观赏高枫的画,给人一种美的视觉享受和悟的思想升华。高枫的创作理念根植于深厚的中华文化。“每一幅画都寄托我的想法。”高枫如是说。

  对高枫而言,退休后,醉心创作是一部分,专注于慈善是另一部分。作为温州市老干部书法协会的一员,高枫奔波于一场场字画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事业单位的活动,并与温州慈善总会联合助学助贫。他说:“能为社会做些事情,帮助到更多的人,我很知足。”

编辑:陈亚彰|责任编辑:徐琼峰|监制:黄作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