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第一批浙江省公共文化国际交流项目名单,泰顺木偶戏,瑞安中国活字印刷术、文成刘伯温文化、文成叶式太极拳四项非遗收录其中。
公共文化国际交流项目包括展览演出、讲座论坛、文化体验与互动等不同类型,它们或展现公共文化风貌,或折射地域特色,或传承优秀文化基因,是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
泰顺木偶戏
以展览、演出、文化体验与互动的形式入选的泰顺木偶戏历史悠久,极具当地文化特色,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之一。保存至今的除提线木偶戏外,尚有药发木偶戏、布袋戏、杖头木偶戏多种形式,先后在俄罗斯、土耳其、约旦及我国香港、台湾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展演展示。无论扎根本土,亦或走向世界,泰顺木偶戏表演都能作为当地文化名片得以呈现。
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瑞安东源木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已知唯一保留下来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艺,迄今已有近800年历史,已传承23代人。是温州四大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的项目之一。
木活字印刷术分为刻字、检字、排版、校对、印刷、打圈、划支、填字、分谱、草订、切谱、线装等二十道工序,刻字有刀法、捡字有口诀、排版有格式,完整再现了古代活字印刷的作业场景。
刘伯温文化主要围绕两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太公祭和刘伯温传说。太公祭是存续在温州市文成县南田镇,以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为对象的祭祀礼仪习俗。太公祭持续五百余年,一直完整地保持着固定的家族祭祀仪式,形成了独特的祭祀文化。
刘伯温传说是以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的生平事迹为基础内容,经历代人民群众口耳相传,集体创作而形成的民间文学作品群。刘伯温传说数量众多、内容丰富、传承久远、流布广泛,形成“浙南青田、文成群”“江苏南京群”“北京群”和“海外群”等多个传说群,是不可多得的民间口头文学瑰宝。
每年都有来自各地的刘氏宗亲以及海外刘伯温后人参观交流,文成非遗中心在近年来亦积极配合开展了“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活动、与意大利都灵中文学校签署了文化交流合作意向书并推进一系列刘伯温文化学术研讨交流。
1928年3月民国中央国术研究馆为叶大密颁发的董事聘任书
叶式太极拳,在武术界也称“叶家拳”“武当叶氏太极拳”“杨式叶派太极拳”。由温州市文成县公阳乡人叶大密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创立。它在杨式太极拳架子基础上,融入杨、陈、孙、吴、武当等诸家拳剑之精华,而形成的内外兼修、注重身法、轻灵连贯、严谨舒展、空松圆活,且自成教学传承体系的、具有独特风格的一套太极拳。
习练该拳具有疏通经络、强身健体的作用,特别适宜中老年人群习练。目前国内外有十几个国家和国内几十个城市的人在传承,仅温州地区共设立了十三个传习中心或传承基地,学会全套叶式太极的习练者四千余人,其中文成县两千余人。
叶式太极在创新中承继了太极拳的气势、精华和神韵。创始人和其后的传承者,均抱有“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勿使国术之精髓止于我身”的态度,十分注意保留中国传统太极拳的精华和神韵,因此,叶式太极拳具备不亚于杨、陈、吴、孙、赵堡、武当等六种太极拳的文化价值。文成是著名的侨乡,华侨人数达16.8万,旅居世界各地,叶式太极已通过华侨纽带在海外传播,具有重要的国际文化交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