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 文化频道   ->   文化资讯
第八届鲁迅文学家揭晓 温州作家钟求是获奖
来源:温州发布来源:2022-08-26 09:05:00

  2021年9月,作家钟求是的短篇小说《地上的天空》首发于《收获》杂志(2021年第5期)。

  从那一刻起,它被转载,并入选诸多短篇小说排行榜,不到一年时间,一篇小说的“简历”,可以用五号字写满一张A4纸。

  8月25日,这张“简历”有了更为隆重的一笔:《地上的天空》获得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

  显然,钟求是不是第一个知道这一消息的人。

  作为文学杂志《江南》的主编,8月25日上午,他正一如既往地在办公室处理日常的编务,推开他办公室的门,他第一句话是:“你们的消息怎么这么灵通。”

  钟求是浙江温州人,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经济系。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得主。在《收获》《人民文学》《当代》《十月》等刊物发表小说多篇。出版长篇小说《零年代》《等待呼吸》,小说集《街上的耳朵》《两个人的电影》《谢雨的大学》《昆城记》《给我一个借口》《我的逃亡日子》等多部。现为《江南》杂志主编,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一个“有点晃”的故事

  其实,《地上的天空》早在2020年五六月就已写好,但钟求是没有立刻发给《收获》杂志的编辑,他的想法是“先放着凉一凉”,这一放,就是一年之后。

  《地上的天空》是一部很难归纳的短篇小说,钟求是说:“第一遍看有很多地方是吃不准的,所以我说要看两遍。”无疑,他给文学评论家们出了一个难题,在针对这部作品的诸多评论中,有评论家就提到了一读再遍。

  除却小说创作修改过程中的斟酌,对于这部小说,钟求是自己也极为郑重地读了两遍。

  《地上的天空》首发于《收获》杂志(2021年第5期)他说,就在重读已发表于《收获》的《地上的天空》之后,他才形成一个“自以为是的判断”:“我觉得这是个需要阅读两遍的小说。我的意思是说,这小说跟别的许多小说不一样,不是马上就显出痛感或温暖什么的,而是应该品一下,再品一下。事实上,我再读的时候,仍觉得有点晃,似乎文字里有些迷离的东西。”

  回到《地上的天空》这部小说的故事——

  邮局职员朱一围的去世后,他的妻子决定处理掉他留下的一大批书。“我”因为有过图书馆工作的经历,同时作为朱一围为数不多的友人之一,介入其中。在处理这批书籍的过程中,“我”无意中发现了朱一围与与一位女性陈宛的隐私。在《第七天》的分享会上,朱一围与陈宛相识,逐渐互生好感,并订立了“来世婚姻协议”,他还拿出了多达二十万元的款额来资助陈宛的服装生意。因为这个协议,朱一围临终前走得从容而快乐,而陈宛却滋生了隐患感和内心的负担,正是如此,她用二十万买下了朱一围留下的作家签名书,又将其捐赠到一所学校,以此达到内心的“解约”。

  在长篇小说《等待呼吸》之后,钟求是写了不少中短篇小说,他说,这三四年中,自己创作了六个短篇小说:“转载和评价都比较高,《地上的天空》是这批作品中最好的一个。”

  “人的内心有很多隐秘的东西,我通过这个小说,找到了隐秘的存在,并把它表达出来。而且,这种隐秘反映了人对生命的态度——看上去,小说中的人物跟我们日常生活中人想法不一样,但实际上,他们找到那种‘飞起来’的超脱感,那是生命的态度。”

  钟求是觉得,《地上的天空》抵达了他作为一名作家对人性挖掘的深度以及细部还原度。

  打开更多的“房间”

  朱一围和他的妻子筱蓓、精神上的恋人陈宛,以及那个叫吕默的“我”,在生活中没有原型,但是故事的核是来自生活的。

  大约七八年前,钟求是与朋友聚会,席间有人无意中讲述了一个故事——“我觉得这个核很好,就把它存放在那里,放了七八年;作家就是这样,很多你听到、看到的、有感触的那些点,都可以储存起来,一旦有合适的机缘,它就会生发出来。什么时候写,写出来的小说是怎样的,也是一种缘分。”

  在钟求是自己看来,《地上的天空》在他自己的创作生涯中,也是一个不一样的小说。

  “我的小说,故事性还是比较强的,包括长篇小说《等待呼吸》,它虽然有二十多万字,但读下来非常流畅,其他一些短篇也是如此,读完放下来想一想,就能感受到它的余韵;《地上的天空》你读一遍可能也会感受到其中那些有意味的传达,但是不是不够呢?再读一遍会更好,因为里面要表达的是人内心隐秘的东西,表达的点比较多,你在这里悟一下,下次在另外一点上会有其他的感悟出来。”

  钟求是用“房间”来形容人的内心,而作家的功力,就是看你是否能打开更多与更深的“房间”。

  “普通人可能打开一个或两个房间,但是作家要打开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你有没有能力打开更里面、更隐秘的房间,把隐藏其间的内容观察到,表达出来?读者可能平时感受不到这些隐秘的东西,但是你写出来后,他会觉得还真是如此,这种共鸣感是作家想办法来表达的,至于你挖掘得有多深,要看作家的文学观、对文学价值的认定、对人与世界的深度看法等等。”

  人们在辛苦应付好当下生活的同时,常常无法安放好自己的灵魂。钟求是说,譬如会场里讨论文件的时候,酒桌上兴高采烈的时候,人们会忽略这一点。

  “但在夜深之时,就会有人抬起脑袋对着幽深的星空,心里一震,思想突然静了下来。此时作家应该出现,并以探险的姿态潜入他的内心。”他觉得,在写《地上的天空》时,自己就是这样一个作家。

  作品不一定要多,但要精

  在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的获奖名单中,可以看到:浙江作家艾伟的《过往》、钟求是的《地上的天空》、陈人杰的《山海间》分别获得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奖、诗歌奖;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军旅作家丁晓平的《红船启航》获报告文学奖。

  由这个名单,可以一窥浙江文学的当下。

  就中短篇小说创作而言,钟求是认为,浙江是中国文学界一个醒目的所在:“大家说到中短篇小说创作,浙江在全国肯定是第一方阵,实力很强。这次鲁迅文学奖的收获,也是很自然的结果。”在当下的中国文学现场比较受关注的作家,在钟求是的观察中,至少有十多位浙江作家,“而且,他们的作品源源不断的,这本身就是一个文学的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在鲁迅文学奖上的收获,也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具体到个人,在文学界的朋友圈内,钟求是是一位被频频提及的作家,但实际上,他说自己的作品并没有那么多。

  “就我而言,作品的量不是很多,但为什么人家感觉到我的作品多?因为我的作品出来之后,不管是短篇、中短,还是长篇,被选载和被评论的次数很多,就显得作品比较多。”

  他觉得,作家的作品不需要太多,但一定要精:“浙江的作家都是这个状况,量可能都不大,但是反响不错。”

  原标题: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得主钟求是:打开人心更多的“房间”

  作者: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孙雯

编辑:许淑瑞|责任编辑:徐琼峰|监制:黄作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