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 文化频道   ->   原创文化
看草书《金陵秋兴八首》刻石 听张璁与贞义书院的故事
来源:温州晚报来源:2021-08-21 09:35:00

  贞义书院

  张璁草书《金陵秋兴八首》刻石拓片

  “一夜秋声到碧梧,钟山削立草堂孤。九霄玉殿开神祖,千古金陵壮旧都。但恐凡才污画省,何求侍女执香炉。蓴鲈数动扁舟兴,白鸟沧洲见后湖。”这是人称张阁老的张璁所写的《金陵秋兴八首》中诗句。

  在温州博物馆珍藏的众多藏品中有一件张璁草书《金陵秋兴八首》刻石”既让人们看到了这些精彩诗句,更让人们看到了张璁草书造诣。本期《温州宝藏》,我们就从它开始,探寻张璁的温州故事。

  ■前世传说

  张阁老是民间对明朝内阁首辅张璁(1475年~1539年)的尊称。张璁,字秉用,号罗峰,后因避讳,由嘉靖皇帝钦赐名孚敬,字茂恭,浙江温州府永嘉三都普门村人(今温州市龙湾区永中街道普门村),明朝嘉靖年间重臣,官至内阁首辅,卒谥文忠,嘉靖皇帝特赐赠太师。张璁清廉奉公,以严革贪风、罢撤天下镇守太监、清理勋戚庄田、等改革闻名,其是明朝大改革的奠基人,是我国历史上继王安石之后、张居正之前的一位改革家。

  张璁生平著作甚丰,有《礼记章句》《大礼要略》《钦明大狱录》《罗山文集》《嘉靖温州府志》《谕对录》《奏对录》等。

  温州博物馆研究员伍显军介绍,目前,该馆珍藏有“明嘉靖十八年张璁诰命”“张璁神道碑”和张璁草书《金陵秋兴八首》刻石。其中,“张璁神道碑”和张璁草书《金陵秋兴八首》刻石的石质、形状和尺寸、大小都差不多,因此专家认为它们可能是同一时期制作,应为明代晚期至清代中期。

  据1961年温州区(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编印的《温州文管会藏石考》记载,清嘉庆(1796年~1820年),这两件石刻文物辗转入了曾任湖南粮储道的族裔张瑞溥手中,藏于如园(今池上楼)内。1952年,如园的张氏后人将它们卖给了当时的温州市卫生学校。第二年改建校舍,其后人张毅远将嵌于墙壁上的刻石捐赠给温州区(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后移交给温州博物馆收藏。

  张璁书法作品传世寥寥

  刻石草书略带章草特征

  张璁草书《金陵秋兴八首》刻石,呈长方形,纵高约33厘米,横长约80厘米,厚约12厘米,灰白色,石质较软;正反两面都打磨得比较平整,并各刻诗四首,从右至左各刻27行;中间有断裂。由于石质较差,且刻字较浅,目前正面保存得相对较好,而反面斑驳点点,难以直接辨识。经拓片,诗词内容基本能抄录完整。

  伍显军介绍,明嘉靖初年,明世宗朱厚熜刚刚登基不久,内阁首辅杨廷和等大臣要求嘉靖皇帝改称宪宗皇帝为父,而改称自己的父亲兴献王为叔父,引起了嘉靖皇帝的不满,不过嘉靖皇帝刚登基不久,哪里拗得过这些大臣,就在嘉靖皇帝一筹莫展的时候,张璁上了一道奏疏,由此引发了明朝历史上最著名的政治事件之一——“大礼议事件”。张璁坚持以人为本的政治理念,反旧制、重人伦。此事之后,张璁被明升暗降,担任南京任刑部主事,郁郁寡欢,伤时感事之余,随作《金陵秋兴八首》律诗。细究其文,张璁的草书受到怀素、赵孟頫和宋克书法的影响,用笔婉转清晰,结体严谨,字字独立,且略带章草特征。章草,是书法的传统书体之一,是早期的草书,始于秦汉年间,由草写的隶书演变而成的标准草书。

  《金陵秋兴八首》中,“一夜秋声到碧梧,钟山削立草堂孤。九霄玉殿开神祖,千古金陵壮旧都。但恐凡才污画省,何求侍女执香炉。蓴鲈数动扁舟兴,白鸟沧洲见后湖。”“贤关曾扣历秋曹,圣世才难惜未遭。”“北望伤神暮景催,故人书至独怜才。秋光又逐黄花满,霜信先随白雁来。宋玉悲秋还作赋,杜陵抱病欲登台。近闻边塞犹多事,百二重关不可开。”等诗句,表达了其怀才不遇的郁闷之情。“耿耿于今怀父母,哀哀何以报劬劳。”和“近来昆弟传书少,昔在交游见面稀。日食太仓升斗粟,稻粱正想故山肥。”表达了其思乡之情。“曾辞北阙赴南官,相遇真为自古难。一代终期同礼乐,两京犹得从衣冠。扁舟未遂归张翰,空谷休孤起谢安。是处乱蛩衰草里,月明无语倚阑干”表达了他的政治抱负。

  伍显军介绍,张璁的书法作品传世寥寥,无论是正式出版的《温州文献丛书·张璁集》,还是内刊《张璁文化研究文集》《张璁文化》等,都鲜有全面介绍他的书法作品,只是零星散见于各处书籍。2012年,龙湾申创“中国书法之乡”活动主办方通过探访,陆续发现了一些有关张璁碑刻、手札的资料。其中,碑刻有《明乐善处士陈公夫妇墓志铭》《明故义官隐庵叶先生圹志》《观荷亭记》《慕恩亭记》《恭和圣制诗》《兄弟岩》和《金陵秋兴八首》,手札有《致同年周黄门书》和《别来帖》,共计九件。

  创办罗峰书院

  明世宗赐名贞义书院

  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张璁为举人时,在龙湾瑶溪创办罗峰书院,有屋三间,园五亩,堂名“敬义”,用以授徒讲学。从张璁的诗文中,处处可见他为国为民的政治抱负。罗峰书院建成之后,他一口气作《罗峰书院成》等众多诗作,首首言志。如《罗峰书院成》诗:“卧龙潭下书院成,白鹿洞主惭齐名。松菊已变荒芜迳,溪壑更添吾伊声。苍生有望山中相,白首愿观天下平。青衿登进乐相与,日听沧浪歌水清。”《三叠岩》诗:“合杳北山巅,已牢不可破。坚刚浑一体,勿疑还个个。刚槌莫相欺,厉禁风经过。请看半山人,正在隆中卧。”

  明嘉靖七年(1528年),明世宗为书院赐名“贞义书院”,并为之敇建“敬一亭”“抱忠堂”而更新之,诏“有司加意修葺,务须宏丽坚固,用垂永久”。书院地处卧龙潭下,三叠岩边,前有荷池,后多丛竹。

  明嘉靖十年(1531年),张璁第一次解甲归田时,就在瑶溪山中贞义书院筑旁舍,阖家居之。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张璁告病还乡,居于瑶溪贞义书院。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三月,张璁作《观荷亭记》勒石树碑于贞义书院前荷池旁。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贞义书院因倭寇犯郡而被毁。

  伍显军说,张璁与贞义书院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二者之间的关系犹如兰亭与王羲之、沈园与陆游、池上楼与谢灵运一般。

  ■今生故事

  贞义书院重建开放

  成非遗文化体验基地

  钟秀园位于龙湾区瑶溪风景名胜区,总规划面积40.68万平方米,瑶溪及支流穿流其间,公园靠山临水,风景秀丽,历史文化资源充足,体育、游憩功能齐全。明代内阁首府张璁入仕前曾在此修学授业,并兴建了贞义书院、栏杆桥、抱忠堂、敬一亭等,但这些古迹因年代久远早已损毁。如今,园内看到的部分建筑如敬一亭、贞义书院等,都是依据有关记载重新修建的。另外,2019年园内落地6座清代中、晚期和民国时期的古建筑。由于与瑶溪得天独厚的山水条件充分融合,这里已经成为龙湾重要的非遗文化体验基地。

  今年2月21日,贞义书院在钟秀园授牌并举行开院仪式。初开馆时,该书院分为兰菊轩、宾竹轩、抱忠堂三个区域。兰菊轩为讲学区,有大学堂、阅读室两功能室,可容50余人进行授课、讲座、学习等活动。宾竹轩为研学区,安排有小学堂教室、洽谈室、办公室。抱忠堂为文化展示区,共有10个展陈板块,主要沿着贞义书院建设历史脉络、张璁文化两方面展开。书院内还展出了书法名家写的张璁相关诗文的书法作品。

  贞义书院目前正处于临时闭馆中。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贞义书院几个月前开始针对展陈等相关内容和设施进行调整,调整结束后将重新开放。 □晚报记者 陈培培/文 张啸龙/摄

  (本文相关文史资料来自温州博物馆)

编辑:许淑瑞|责任编辑:徐琼峰|监制:黄作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