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钗记》剧照
《霞光》剧照
“青春”如风。最近,“温越”借助“戏从温州来”系列活动,《荆钗记》《霞光》两个剧目,刮起了又猛烈又带劲的“青春风”。这股“青春风”刮到了北京的国家大剧院和上海宛平剧院。青春的阵容、年轻的面孔、精彩的表演,吸睛无数,也让业内人士感慨“温越”后继有人。
曾几何时,提起戏曲总让人想到“苍老”而非“青春”,因为坐在剧院观众席里,绝大多数的观众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寥寥无几。但事实上,随着时代的发展,戏曲不应该只专属老年人,打造戏曲的“青春版”才是温州戏曲发展的重要砝码。
在“温越青春风”未起时,温州市越剧院掌门人黄燕舞就给自己出了一个难题:“温越”如何“抓住青春”?如何培养青年人才,让“青春力量”去创新、去创造?如何帮年轻人圆梦?
抓住青春,说来容易做来难,黄燕舞通过年轻人创作、年轻人演绎这股“青春力量”引爆文化市场。她鼓励90后编剧陈秋吉,用新视角,现代的创作理念。陈秋吉改稿30多次,不断调整,将创作的着力点,放在如何以现代价值观重新解读红色精神,引发年轻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黄燕舞还大胆让“温越”诸多“青春面孔”,一同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上。当有些人怕年轻人扛不起“温越”大旗子时,黄燕舞却表现出了极度的“松弛感”,说了一句:请大家自行配上兼容并包的心态、海纳百川的气度。
黄燕舞一边说一边做,处理好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不让传统成为一成不变的固化程式,也不让时尚化、现代化的创新追求背离艺术本体。她与00后演员,一起探讨如何呈现丰富多彩的人性,如何展现年轻演员的“新风采”。
“温越”的00后演员均不会忘记,在排练的某段时光,大家都很焦虑,因为黄燕舞失声了。怎么办?没想到黄燕舞拿起画板,针对每一个年轻演员,一笔一画写下了需牢记的要点,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和实践。年轻演员犹如吃了“定心丸”,不急不躁,耐心地去反复排练。
等这股“青春风”乍起时,年轻演员终于感受到了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而台下的观众则直呼:每个角色都很鲜活,都有记忆点,“温越”这股“青春风”实在是太卷了!
十年前,“温越”带着《大唐骊歌》登上了国家大剧院,十年之后“温越”带着《荆钗记》《霞光》再次登上了国家大剧院。这十年,观众们看到了“温越”人才梯队的建设,也看到了“温越”剧目的大胆创新。
一些名家认为:“温越人”很好地诠释了要延长戏曲的“青春”,就得要帮“青年戏曲人才”or“年轻的戏曲人”去圆梦,让她们越加勇敢,有信心去踏过荆棘之地,迎来鲜花。
当“温越”年轻的演员离开北京时收获了“温越小火苗”群。最近,这个群异常活跃,真正让古老的戏曲与青春相拥,用“青春力量”唤醒戏曲的春天,让传统艺术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