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 文化频道   ->   文化资讯
《擂鼓声声迎归帆》摘得全国群星奖
来源:温州晚报来源:2022-09-25 08:46:36

  海潮阵阵,擂鼓声声,海岛女子以鼓起舞,传递对家人出海的深切思念和迎接满载而归的美好期许,描绘海岛人民的幸福生活……日前,由温州市文化馆选送的群舞作品《擂鼓声声迎归帆》获得全国第十九届“群星奖”。“喜极而泣!”这是该作品的主创之一、舞蹈编导王鹏得知该消息时的心情。记者专访了《擂鼓声声迎归帆》主创团队,走进他们背后的故事……

  洞头常去常新 “擂”出创作

  从2018年开始,王鹏就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将许多有意思的题材做好笔记,他在一本《东瓯遗韵》的书上看到了擂鼓这样一个题材。后来,他带着搜集的素材找到了浙江省文化馆党总支书记、馆长顾炯,请她在选择题材上帮忙把关。

  顾炯认为擂鼓这一素材作为舞台舞蹈是有一定难度。怎样把一种传统的、偏器乐类的表现形式转换成舞蹈思维,是一种从有意思到有意义的极大突破的过程。

  选定了题材以后,王鹏带着资料,前往洞头去实地采风了解当地的特色民俗。他发现洞头的海岛女人脚后跟在鼓面上碾压,手鼓锤着鼓棒,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打击样式。孙海英、俞彬作为编导,主要负责前期采风工作与创作要素的保障工作。

  在洞头的渔民画中,那种不规则的撞色,区别于学院派的章法和规律,拥有自己的秩序和审美,给人强大的冲击和启发。在后续的服装和鼓面设计上,团队也将这种特色融入其中。

  王鹏、孙海英、俞彬3位编导多次去洞头采风,住在洞头看海岛渔民晒鱼织网,听他们出海的故事,了解当地风情,感受洞头人民的生活。洞头区文化馆馆长和舞蹈干部经常带着他们了解当地的那些民俗。本次作品舞蹈音乐是很大的加分项,是洞头闽南方言的《乞鸟歌》,一个主旋律贯穿全曲同时,结合劳作的喊声,根据舞段的推进而变化,给人时而海岛浪漫,时而载歌载舞。洞头主创团队每次去都会深入了解当地渔民生活,每次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可谓是常去常新。

  五年磨一剑

  “擂”成精品

  文艺精品并非触手可及,需要经过时间的酝酿和打磨,结果才会显得更加珍贵。五年磨一剑,不破不立,今年,声声擂鼓终于迎来了艘艘归来的帆船。

  这个作品最早编排起来是为了参加2018年的浙江省群众舞蹈大赛,当时获得了省群星奖,近三年来,省里的专家都对这个作品十分喜欢与重视,要求将作品重新修改和打磨。于是,在主创团队的不断努力下,打磨好的作品重新参加浙江省的群众舞蹈大赛。这一次,不仅突围“擂”入全国入围赛,更是代表浙江在中国群众文艺领域,拿下了唯一国家级政府奖——全国第十九届“群星奖”。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舞蹈编导,如何立足当下,把脚擂鼓这极具形式感的舞蹈动律特征,挖掘出人物情感的依托,如何打动观众,把传统文化做好创新发展,使之能真正“留下来”。这是主创团队一直在思索和突破的难题。《擂鼓声声迎归帆》原名《脚擂鼓》,在2021年调整了名字,也是重新诠释了“脚擂鼓”到底为何而“擂”。如何突破作品深意的内核?经过各类舞台的演出、比赛,以观众的角度重新审视作品,再不断的修改,听取专家的建议,慢慢形成了现在的版本。

  浙江省文化馆副研究馆员、辅导老师谢培亮,多次从杭州赶到温州,复赛之后都在温州现场指导,他说:“这个作品我们运用了许多有意象的构图,将视听统一起来,层层铺设、递进,从最初在海岸线的眺望、期盼和思念到最后的迎接和丰收,情感线始终贯穿整个作品。整个作品的设计我们使用了当代人的手法和视角,是对传统非遗文化当代化的表达。”

  顾炯评价:“团队对创作的态度和热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整个作品的创作中,我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指导团队如何修改、加工、提升,五年来下来,这个作品修改了十几个版本。最终作品能有现在的呈现效果很不错。但是,艺术的打磨无止境,希望未来能够不断尝试和突破,创作思路能够走得更高、更远。”

  作品从“擂鼓”元素深挖到擂鼓人的情感,从纯粹形式感的“擂”,到“为何而擂”,使原本的作品更加有人情味。作品结合舞台呈现的效果,用借鼓抒情的表演去打动人,使观众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洞头海岛人民幸福的生活状态。

  反复练习与磨合

  “群舞”成“独舞”

  23名女性舞蹈演员在舞台上整齐起舞,“群舞”似“独舞”,背后的付出是反复的汗水,脚“擂”鼓面的声音总在半夜响起。

  女子群舞《擂鼓声声迎归帆》不同的演员,演绎也会各有韵味,所以在排练过程中需要十分细致。辅导老师需要根据这些演员身上的气质和特色,不断调整和统一。而且在舞蹈编排的时候要在紧凑的节拍中完成上下立鼓、擂鼓,加上擂鼓面较小,侧面圆鼓又易打滑,完成度要稳不能摇晃,这也是舞蹈演员需要攻克的一大难度。

  此次参加全国赛的舞蹈演员大多数为培训机构的舞蹈老师,从公布入围全国赛名单到比赛仅剩一个多月。时间紧、任务重,在最繁忙的暑期阶段,这批演员们上完一天的课程,从瑞安、龙湾、瓯海各地赶来市文化馆参加排练,每天从21点到凌晨都奉献给这个节目,还有好几位二胎妈妈,牺牲亲子陪伴时间全力配合排练。

  当问到辅导老师李佳星是如何将23人的舞蹈排练整齐时,她的回答言简意赅:“不断抠细节,不停地练!” 所有演员都铆足一股劲,为的就是能够在舞台上呈现好的作品,展现温州舞蹈人的精神风貌。

  回归作品本身

  讲好温州故事

  始于兴趣,持之以恒。咬紧每个环节,系好每个扣子,把握好每个细节,回归作品本身,我是谁,我来自哪里,不要受到别人的影响。这就是《擂鼓声声迎归帆》的成功秘诀。

  《擂鼓声声迎归帆》不仅走上国家大剧院,还收到了央视《我要上春晚》节目组的邀请。温州作为歌舞之乡,近年来,能够在全国的舞台上展示的机会还是比较少,所以这次能有这样的成绩,也是对“歌舞之乡”的一个证明,能让全国的人民看看温州的文化特色。

  群舞作品《擂鼓声声迎归帆》摘得全国群星奖,希望让更多的人看到温州,把温州更多好的作品带到更大的舞台上,展示温州年轻人创作的力量,说好温州故事,讲好温州文化。

  ■新闻+

  “群星奖”是文化和旅游部为繁荣群众文艺创作、促进社会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而设立的全国社会文化艺术政府最高奖,也是衡量各地社会文化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每三年评选一次。

  □晚报记者 戴卓蕾

  实习生 杨青青

编辑:许淑瑞|责任编辑:徐琼峰|监制:黄作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