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 文化频道   ->   文化人物
清代泰顺著名学者曾镛,与温州江心屿多位历史名人的不解之缘
来源:泰顺3000年来源:2022-08-24 10:34:00

  古代泰顺很多文人志士践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游学之道,没有因山川阻隔而停止探索真知、求学仕进的脚步,而是努力拓宽视野,与县内外的文人士大夫交流。

  清代泰顺罗阳著名学者曾镛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聪敏好学,早年就读于温州中山书院、杭州敷文书院。他还先后在温州江心屿读书二年,游览胜迹,激扬文字,积极融入到当地的文化圈中,与江心屿结下了不解之缘。

图片

  ▲曾镛,字鲸堂,号复斋,被誉为“曾青天”

图片
图片

  与曾唯、曾儒璋等名士交往密切

  弱龄蹑屐下天关,

  千里寻奇两浙间。

  八载江湖双脚倦,

  不知孤屿胜孤山。

  这是曾镛在江心屿读书时写下的诗句,年少的他风华正茂,挟着泰顺天关山的壮气,负笈远行,八年间壮游浙江山水。乾隆丙申年(1776),二十多岁的他返回温州,在江心屿静心读书,蓦然发现,江心屿才是他向往的人间仙境。几年前,他也曾到西湖孤山踏雪寻梅,却不知孤屿美景胜过孤山。他心生此念,不仅是因江心孤屿山水之奇、人文之美,还在于这里有他知交好友。在这里,他结识了永嘉名士曾唯、曾儒璋。

图片

  ▲江心屿

  曾唯,字翰西,别字岸栖,号近堂,他出身于永嘉(今温州市区)世家大族,家业丰饶,仗义疏财,曾任江苏溧阳县丞。他是温州文化史上不可忽视的人物,由他编纂的《东瓯诗存》,是温州自宋至清代乾隆年间的诗歌总集,当中就收录了泰顺林杞、董鉴等人的诗词;他又是江心屿历史上绕不开的人物,乾隆癸巳年(1773),他带领众兄弟修建江心屿孟楼(浩然楼),乾隆甲午年(1774),他捐资重修卓公祠……

  曾镛就是借住在曾唯修建的江心屿馆舍之中,他与曾唯有同姓本家之谊,在诗文书信中亲切地称他为“家岸西”(古时“西”字同“栖”字,《说文》:“日在西方而鸟栖。”)那段时间,曾镛经常和曾唯等人在江心屿上雅集,临江观潮,饮酒作诗。

图片

  ▲《复斋诗集》记载家岸西率诸昆仲初落成江心诸胜

  有一次,曾唯偕同好友程养斋、曹星洲载酒泛舟,来江心屿找曾镛玩。曾镛为此即兴写了一首诗:

  江山留胜迹,修废仗高情。

  假馆来吾辈,扶藜集老成。

  觞浮楼阁静,带解水风清。

  那禁争题句,词如峡倒倾。

  曾镛以“修废仗高情”之句赞扬曾唯等人修复江心屿古迹的高尚情怀,以“假馆来吾辈”之句表达自己寄寓此处得到朋友照应的谢意。朋友间志趣相投,眼前好景、杯中好酒,更添雅兴,他们争相题句,才思妙词有如滚滚江水倾峡而出……

  曾镛与曾唯的胞弟曾儒璋也交情匪浅,称他为“家琼圃”。曾儒璋,字玉西,号琼圃,历任刑部、户部郎中。他一直以来都很支持哥哥的公益事业,在修复江心屿名胜古迹上出过力。兄弟俩在温州九山河畔建了一座曾宅花园,名唤“依绿园”。曾儒璋把自己多年来创作的诗歌集成《依绿园诗草》,特意嘱托曾镛为之作序。

图片

  ▲温州籀园,原为曾唯、曾儒璋“依绿园”旧址

  现为温州教育史馆

  乾隆甲辰年(1784),曾儒璋出任福建兴泉永兵备道,曾镛亲自为他斟酒壮行,赞他“如鲲正展图南翼”。孰料,这一别竟成永诀,不数月,曾儒璋卒于任上。曾镛为此扼腕叹息,有一次他乘坐马车经过曾儒璋故寓时,想及故人,悲从中来,他吟道:“挥策驱之过,车轮转我肠。”那咕噜转动的车轮,仿佛在一次次碾压着他的心肠,若无真挚的感情,岂会有此痛彻心扉的感觉呢?

图片

  ▲曾镛《送家琼圃赴兴泉永道》,家琼圃即曾儒璋

图片

  温州文友“月夜访曾”

  曾镛在江心屿最喜欢登临浩然楼,远眺瓯城风光,俯观江潮涌动,心潮亦为之澎湃。此楼名为“浩然楼”,有说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曾在此对酒吟诗,有说是楼后建有浩然正气的文天祥祠。曾镛不去深究楼名的真正寓意,他凭栏临风,只觉得胸臆间充盈着一股浩然之气,他对着瓯江高唱:

  屿影飘飖一瓣莲,

  凭栏烟水欲浮天。

  我来不问名楼义,

  只觉当胸自浩然。

  古时江心屿原本分成东西二屿,一条川流贯穿而过,故又名中川,到宋代时僧人释青了以土石填塞中川,把岛屿连成一片。在月朗之夜,曾镛常会到中川堤岸间踱步散心。一个人在岛上转悠未免有些无聊,但曾镛总能自得其乐,他看到月光下的江潮兼天而涌,不禁叩问:“潮回月上浪堆空,孤屿奇情何处同?”他看到荇藻荡漾在水中,清影玲珑,愉悦地吟道:“不料闲人还有我,棕鞋羽扇水天中”。此时的他觉得自己就如水中的荇藻,是这山岛水天中的一员,身边的花草树木、飞鸟走兽,甚或是月儿江潮都是自己的朋友。

图片

  ▲浩然楼

  而对岸的几位老先生却惦记着他,担心他一个人过于孤单无聊。这一夜,曾镛读了一会儿书,略有倦意,刚想入眠,看窗外月明如昼,顿时睡意全无。于是,他独上浩然楼,隐隐听到橹声咿呀,江中有一小舟缓缓驶来。不一会儿,小舟靠岸,有四人朝着浩然楼这边走来。曾镛定睛一看,欣喜不已,原来是张汎渡、胡葆中、赵秀三、周濬哲几位老友。他们手提着一壶酒、一尾鲈鱼、几只醉蟹,一见到曾镛就笑呵呵地说:“我们就知道你此刻一定在这里玩,怎么样,一个人可孤单?”

图片

  ▲曾镛《复斋诗集》记述文友“月夜访曾”

  曾镛与他们一起把酒赏月,临江说笑,聊了一个通宵。有感于朋友们的盛情,曾镛赋诗一首:

  乘兴凌江酒一壶,

  不教客与月同孤。

  分明一夜剡溪雪,

  笑问徽之能到无?

  这一江的月色皎莹若雪,这载酒而来的朋友恰如“雪夜访戴”的王徽之。他们有潇洒自适的魏晋风度,放达中又见情谊之细腻,“月夜访曾”只为不让朋友对月孤饮。

图片

  ▲瓯江夜景

图片

  凭吊江心屿的前贤遗迹

  除了与身边文友雅集交流之外,曾镛还与江心屿的前贤“对话”。期间,他阅读了大量的史书,胸藏古今,自有丘壑,写了许多咏史文章,岛上的“王梅溪读书处”、“文信国公祠”、“卓公祠”,更是成了他咏叹的对象。

  曾镛为读书而来,自然对曾在这里读过书的王十朋比较感兴趣。王十朋,号梅溪,是南宋爱国名臣。曾镛钦佩王十朋的才德,专门去寻找读书台旧址,他写了一首诗:

  事业文章第一流,

  梅溪应独有东瓯。

  江天割断读书处,

  容我今年有得不?

  王十朋状元之才,冠绝一时,应是独占了东瓯的灵秀之气。曾镛看着眼前的瓯江后浪推前浪,不断地拍击着江岸,似乎要划断读书台,他在想,今年可否分来一点山水灵气?从诗的第四句可知曾镛志向不小,其磊落之气见于行举,溢于诗文,无怪乎浙江按察使秦瀛会赞叹说:“予观两浙才俊之士,心雄气盛无如泰顺曾鲸堂镛者。”

图片

  ▲王十朋读书处

  到南宋末年,另一位状元泛海至江心屿,哭倒在龙翔寺宋高宗御座下,他就是文天祥。他好不容易从元营中逃脱出来,仍然不避艰险,力图恢复宋室,他在江心屿题壁自励,发出“暗度中兴第二碑”的豪言壮语!曾镛每次走到文信国公祠前,都会心生敬仰之情,他以诗赞文天祥“只今赖有孤臣迹,一掌江心亘古雄。”

图片

  ▲文信国公祠

  曾镛歌咏王十朋之才,赞颂文天祥之忠,对明代名臣卓敬的评价则侧重于“智”。明建文元年二月,燕王朱棣来到南京,卓敬秘密上书建文帝,建议把朱棣徙封到南昌,这样便于控制。可惜,建文帝未用此计,却着手于削藩,最后逼反朱棣。

图片

  ▲江心屿卓敬塑像

  当时的形势,燕王朱棣好比灶旁的柴草,随时可能起火,曾镛在《谒卓忠贞祠》诗中写道:“曲突徙薪真上策”,赞扬卓敬的“徙薪”方案是稳健的上上之策。“若从靖难数忠贞,堪叹方黄空烂额”方孝孺、黄子澄与卓敬同在“壬午殉难”中不屈而死,但方黄二人的智略远识不及卓敬。

  江心屿因为有王十朋、文天祥、卓敬三大名臣的胜迹,而变得更加雄浑伟岸,瓯江潮水也因此变得愈加壮阔。这也是曾镛认为“孤屿胜孤山”的原因之一吧。

图片

  ▲文信国公祠中的文天祥塑像

图片

  与当地官员交往

  曾镛才华横溢,倜傥豁达,被很多达官贵人奉为座上宾。在他的人际圈里,有些是他曾经的师友,有些是他朋友的朋友。如傅永綍曾任泰顺知县,对曾镛寄以厚望,密切关注他的成长。傅永綍调到永嘉做知县时,专门送曾镛到温州中山书院就学。而傅永綍又与曾镛的朋友曾唯相识,傅永綍倡修江心屿西塔时,曾唯鼎力支持,帮忙管理工程,调度工匠。

图片

  ▲江心屿西塔,乾隆年间,傅永綍率曾唯等人重修西塔

  曾镛和曾唯共同的交往圈中除了傅永綍之外,还有当时的温州知府邵齐然。邵齐然工书擅文,曾撰写《重修文卓二公祠堂记》,记述曾唯修建江心屿卓公祠、浩然楼的先进事迹,以及两人交游的一些往事。

图片

  邵齐然《重修文卓二公祠堂记》书影

  邵齐然调任杭州知府时,曾镛为他送行,写了一首《奉送邵太守移守杭州》:

  帝念湖山美,官需守牧良。

  朝臣曾使浙,简命徙之杭。

  霓动朱旗展,烟停皂盖张。

  青云遮祖帐,白发念甘棠。

  惠视蒲鞭挂,仁随羽扇扬。

  问名留召父,理棹就钱王。

  曾向春风坐,频沾粉泽香。

  何因容借寇,他日更征黄。

  曾镛在诗中描写送别邵齐然的场景,赞美他的仁德惠政,以“白发念甘棠”、“何因容借寇”之句表达百姓对他的挽留之情。

图片

  ▲曾镛《奉送邵太守移守杭州》

  傅永綍、邵齐然都是曾镛引路人,巧合的是两人的命运居然有些相似,后来,傅永綍、邵齐然都因事得罪了乾隆年间著名贪官——浙江巡抚王亶望,为此郁郁而终。

  一座江心屿把曾镛、曾唯、傅永綍、邵齐然串联在一起。另外,曾镛仕途上的贵人——浙江按擦使秦瀛、三朝阁老阮元,他们在浙江为官时都曾到江心屿拜谒文信国公祠,写过咏叹文天祥的诗句。

图片

  ▲曾镛故居牌匾

图片

  难忘江心屿旧游

  也许是沾了江心屿读书台的灵气,曾镛的学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第二年(1777),他就选贡入太学,每次考试都位列前茅,名振一时,后在四库全书馆做誊录工作。在京期间,他与同郡好友曾儒璋会面,切磋学问,相谈甚欢,结了一段文字缘。

  到乾隆乙巳年(1785),曾镛又到江心屿读书过一段时间。两年的读书时光,江心屿给他留下太多美好的记忆,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一点一滴萦绕在他心间,难以忘怀。多年后的一个秋夜,月光依旧是那么柔美清和,他想起那年那夜,几个好友载酒来访,大家把酒言欢,谈笑达旦……

图片

  ▲曾镛《复斋诗集》中提到丙申、乙巳年在江心屿读书

  心驰神往间,他仿佛又回到了从前,写了一首《秋夜忆江心旧游》:

  对酒题诗水国秋,两年清兴寄孤洲

  钟鸣波底三更月,人在林间一角楼

  把笔海云当槛立,持螯江练入杯流

  何时更约襄阳叟,闲向中川续旧游

图片
编辑:许淑瑞|责任编辑:徐琼峰|监制:黄作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