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 文化频道   ->   文化资讯
横屿船屯:观世说桑田
来源:温州日报来源:2022-05-25 09:22:14

  横屿船屯。

  林新荣/文 陈国浩/图

  据说,万全是从万船谐音而来的。

  而“万船”,则来源于史书所载的横屿船屯。据南宋咸淳七年(1271)进士林景熙《平阳县治记》云:“平阳自后梁乾化始名,其先曰横阳,又其先曰始阳。晋太康元年,分安固南横屿船屯地为县,至于今千年(也)。”可见这个千年船屯,早在平阳建县前就已设置了。为了找到横屿船屯遗址,我特意约了陈彤、宗禹兄,他们一起带我来到了平阳县的仙口村。

  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如今的仙口村,只余一条小小的溪流,已很难想象那种千帆壁立、万船竞发的壮观了。村人说村后的仙口山如一弯新月,环拱着这一片土地。这座昔年的半岛,我们只能通过高空去观察了。仙口山向西蜿蜒,直至县城仙坛山,就像巨大的臂膀,环绕着这片土地,在岁月之外,佐证着这座三国时期的天然良港。据说吴大帝孙权曾委派典船都尉在此监督造船,横屿因而成为东吴时期大型造船基地。

  乾隆年间岁贡生张綦毋,写有百首《船屯渔唱》,流传甚广。其一曰:“横阳两屿夹晴川,故老相传泊万船。不信蓬莱有清浅,眼观沧海变桑田。”说的就是这段往事。

  《中国古代海军史》载,东吴是一个滨江临海之国,拥有发达的造船业,造船工场遍布全国。除了沿江的秣陵(今南京)、京口(今镇江)、豫章(今南昌)等地外,沿海的还有永宁县附近的“横屿船屯”、南海郡的番禺(今广州)、建安郡侯官温麻(今福建闽侯县),以及南方的交趾、日南二郡。这些造船工场,当时被称为“船屯”。

  那么,三国时期的东吴,真有如此强大的造船业吗?

  《三国会要》记载,孙权的“长安”“飞云”“盖海”等船,可载“坐直之士三千人”,可谓壮观。甚至在亡国后,被晋军收编的战船还有5000余艘,可以想见东吴的水军之强大。史载,东吴的这些船种继承了汉代的样式,并在样式与功能上,进行了技术改良。

  于是去查阅汉船的样式。宋代的《太平御览》卷334兵部65曰: “斗舰,船上设女墙,可高三尺,墙下开掣棹孔。船内五尺,又建棚,与女墙齐。棚上又建女墙……此战船也。”“走舸,舷上立女墙,棹夫多,战卒少,皆选勇力精锐者,往返如飞鸥。”这些记载让后人充满了想象。虽然没有明确的史料证明这些战船出自横屿船屯,但朝廷在此设置船屯是毫无疑义的。

  可谁又能证明这些战船没有横屿船屯的参与呢?

  我们在仙口村漫步,短短的古街上,全是粗石块,踩上去嗒嗒响,分外舒爽。经过1700多年的洗礼,村落中已找不出任何与海相关的痕迹了,谁还在意脚下曾是波涛汹涌的大海。惟见,街上平房整洁,屋前的引水沟溪水潺湲,明净又不远,我们看到了一座水池,池前还有一间无味书屋,我想,这是古村千年文明的象征吗?无人作答。街的中段,有一座小廊桥,于是,我们仨就坐下来闲聊,街上的行人,三三两两的,大家互不干扰——古意中,有着悠然的生机。再走,路的尽头竟是神山禅寺。民国《平阳县志》载:“神山寺,在仙口。唐乾符间建,有石洞、葛仙丹灶、石棋枰。清康熙、宣统间均重建。”文中的“葛仙”,指的是晋代著名道士葛洪,传说他坐船途经仙口,闻山上有修道者,在此羽化成仙,于是留在仙口结庐炼丹。

  曾任南宋礼部架阁的林景熙,为温州历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写有一首《神山寺访僧》诗:“独客无清伴,高僧住别村。空山卓锡影,断石系舟痕。风细松生籁,沙虚竹走根。小亭闲坐久,日落啸孤猿。”这诗意境颇孤冷,不知是否他后期生活的典型事例。诗的大意:我独自一人去探访神山寺的僧人,却不知他云游去哪了。寺前的断石上,还有千年前系舟的痕迹。我寂寞地坐在小亭里,看着风吹过松林,竹枝在风中摇曳,太阳落山时,山中还传来猿猴的哀鸣。诗中“断石系舟痕”“沙虚竹走根”,从侧面印证了仙口村沧海桑田的悠久历史。

  元朝的薛巨源,号泉心,生卒不知。他有一首《重登神山寺》:“空缘如可悟,心境亦开莲。法已崇萧帝,山曾住葛仙。寻僧叩云屋,观世说桑田。却喜重来此,逍遥兜外天。”从“山曾住葛仙”“观世说桑田”两句,似乎也印证了仙口村的千年历史。

  回程,陈彤兄告诉我,林景熙避难平阳海滨时,碰到了南方难得一见的海市蜃楼,写下一篇《蜃说》:“……相携登聚远楼东望。第见沧溟浩渺中,矗如奇峰,联如叠巘,列如崪岫,隐见不常。移时,城郭台榭,骤变歘起,如众大之区,数十万家,鱼鳞相比,中有浮图老子之宫,三门嵯峨,钟鼓楼翼其左右,檐牙历历,极公输巧不能过。又移时,或立如人,或散若兽,或列若旌旗之饰,瓮盎之器,诡异万千。日近晡,冉冉漫灭。”全文虽仅333字,他的高超技艺,却记叙了这个人间奇观。但我觉得更好的是它的结尾:“噫嘻!秦之阿房,楚之章华,魏之铜雀,陈之临春、结绮,突兀凌云者何限,远去代迁,荡为焦土,化为浮埃,是亦一蜃也。何暇蜃之异哉!”从海市蜃楼的壮观与幻灭,联想到曾经显赫一时的豪华宫殿与它们的主人,抒发了生灭无常、荣辱莫测的历史感慨,暗含了深刻的感时忧国的幽寂情怀。

  哦,这个昔日的渔村是个文化底蕴深厚又生机勃勃的村落。

编辑:许淑瑞|责任编辑:徐琼峰|监制:黄作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