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 文化频道   ->   文化看点
嘘,这场话剧正在练习
来源:温州晚报来源:2022-01-22 09:01:44

  随着黑暗中亮起的一束光,12位演员时而站在台上,时而走到观众席。坐在两侧的20位观众,近距离观看话剧,感受“亲密无间”的观演关系。

  这就是近日在温州市文化馆群星剧场上演的实验话剧《这是一个练习》。

  改十次剧本构思

  呈现“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主题

  这部实验话剧以“手机”“纸巾”“毛线”“长椅”生活中常见的几件实物为载体,通过不同的故事,去呈现“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主题,没有“凑”情节,没有“审美疲劳”,轻轻松松走进观众的内心世界。

  “看似演员演得很轻松,观众看得很带劲,其实我们创作的过程并不轻松,甚至面临‘流产’。”这是该剧的发起人兼导演杨媛媛接受记者采访,开腔说的第一句。

  “为何?难在哪?”记者不禁问道。杨媛媛拿出剧本给记者看,标题《这是一个练习》后面备注:第十稿。

  《这是一个练习》源于上海戏剧学院的范益松教授给温州各县(市、区)文化馆戏剧干部、温州市民星剧社社员(温州市民星剧社成立于2014年6月,招募了我市一批有专业功底,热爱话剧表演的90后、00后演员,目前成员人数为100多人。)上的一期戏剧表演培训课,课上他们开始以演“活”物件作为练习,各自即兴发挥。没想到,课程结束后,他们觉得意犹未尽,纷纷有了继续“练习”下去的念想。于是,温州市文化馆戏剧干部杨媛媛迅速组建了“练习·创作人员”群,让大家“认领”了自己要演的“物”,并开启“激情碰撞”“火花四溅”的集体创作模式,文成县文化馆戏剧干部金丽娜和来自永嘉县文化馆的戏剧干部吴云芳当晚就拿出了她俩一起创编的物件藤椅的剧本。

  几天后,导演杨媛媛拿到了集体创作的第一稿剧本,并召集大家进行第一次坐排。坐排中,执行导演尤舜发现各分剧本都是单一的个体,没有内在的关联,于是主动请缨重新写了一稿。“我们写的你不满意,但你写的我们也看不懂,更不要提接下来如何去演了。”大家看了尤舜写的剧本,边摇头边念叨“不懂”两字,排练也由此陷入了僵局。

  出现僵局就需要有人去打破,市文化馆的戏剧干部王增光和演员陈冠宇就是打破僵局的人。他们加入了编剧的队伍,和尤舜一起重新分析了《手机》《纸巾》《毛线》《长椅》几个分剧本,同时将演员的想法进行了融合,并活用了诸多关键词与经典台词,最终使得几个分剧本有了巧妙的关联。

  《手机》关键词:进化、抗拒、依赖,经典台词:他们在网络上热烈地表达自己,可当彼此坐在一起,却又尴尬窒息。他们轻易地出让了思考的权利……

  《纸巾》关键词:宿命、完整、不完整。经典台词:我好像,没有完成被抽取、擦拭、丢弃,我的生命似乎是不完整的。但我,即使是不完整的,我也觉得挺好的!

  《毛线》关键词:旅途、错乱、剪刀。经典台词:只有聆听自己的声音,才能织出与众不同的围巾!

  《长椅》关键词:小黄、铁皮盒。经典台词:什么是短暂?如何界定短暂?短暂指的是时间吗?

  《练习》在这样的创作基础上开始了,演员也在“絮絮叨叨”中倾诉了真实的情感,用心讲好每一个故事。 

  “切换”角色“抠”细节

  寻找合适的语言表达与细节呈现

  剧本基本确定后,参与《这是一个练习》话剧的演员,聚在一起开始自由发挥,有意思的保留下来,不满意的推倒重来。

  他们中有来自温州市各县(市、区)文化馆的戏剧干部,有来自温州市民星剧社的社员。他们在排练时以独特的方式,打破了单一的舞台空间,“物”的身份和舞台空间可以随时切换。他们一遍遍揣摩“手机”打开的动作是用手合适还是用脚合适?“毛线”是用多彩的还是用单色的,是用粗的还是细的,包括如何去绕,如何用剪刀去剪的动作?一对老夫妻坐在“长椅”上,老爷爷应给老奶奶带什么“下午茶”?在各自“灵感库”搜寻中,结合平日的体验,不断找合适的语言表达与细节呈现。

  有人说,此次表演中“叶子”塑造得最美。“参与此次话剧,我‘演’的是一片树叶。虽然只是一片小小的叶子,但是每一次出现要贯穿于故事中,要让观众感受到时间的流逝,生命的厚重。这对于我来说是极难的一次挑战,”今年“红舞鞋”奖获得者张铭诗谈及此次的演出,有着深刻的感受。

  为了让自己展示的肢体语言能带领观众思考人生,读懂人与物的细微情感变化,她与编导尤舜一次次“对戏”,一次次“抠”舞蹈动作,最终达到了满意的呈现效果。“‘叶子’的出现,让每个故事的结尾都有了留白的时间与空间,没有快速打断意犹未尽的感觉。”编剧兼导演王增光评价了张铭诗展现的舞蹈在话剧中的价值与意义。

  又有人说,此次表演中演员陈冠宇是最繁忙的。他既要参与编剧的工作,又是角色最多的演员,分别担任了《毛线》《长椅》里的主角。在不停地“切换”角色中,他感受到了“赶戏”:“毛线这个道具,演出前几天才确认,几个小时候才到货;文本也是改了又改,最后上台还即兴创作,多加了点‘戏’。”  

  演员、创作人员、观众

  不舍得离场,围成“圈”畅谈

  当《这是一个练习》落幕时,演员+创作人员16位与20位“挑剔”的观众都没有舍得离场,围成“圈”畅谈。

  “这部话剧反映的是人间众生相,舞台上呈现的‘暗黑调’也很高级,不足的是与观众的互动还不强。”温州市瓯剧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方汝将一边赞赏一边指出不足。

  “希望《这是一个练习》能继续‘练’下去,演下去。这次是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主题,以后可换个更值得探讨的话题。‘练习’多了温州原创的话剧也就会越来越火。”一位姓陈的女士紧接着说。

  “当这次演出还没结束时,我就已经感受到了众人的不舍。回想排练期间经历的种种,就会明白剧中的那一句台词:那些看似波澜不惊的日复一日,会在某天让你明白坚持的意义。当然,我们会一直期待公演的那一天。”杨媛媛笑着说道。

  畅谈结束,很多人不约而同地翻开《这是一个练习》的简介,读简介上写的几行字:这只是一个练习,原创的剧本,每个人都是这个剧的创作者。我们全情投入这一个个物间里,我们都是纸巾、毛线、长椅、树叶、手机……我们在这些纯粹却有厚度的物件上发生着与生命、灵魂有关的故事。

  《这是一个练习》带给观众的不是“时间的循环”,而是闪耀的人性温暖,情感上的共鸣。□潇瑜/文 图由温州市文化馆提供

编辑: 沈睿|责任编辑:徐琼峰|监制:黄作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