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 文化频道   ->   文化看点
水月楼里读书声 ——玉龙口苏氏望族记
来源:温州日报来源:2021-10-16 10:07:00

  平阳玉龙口(今苍南县钱库镇来谊村)坐落在江南垟之南,遥对荪湖山,地势平坦,曲水环绕,似玉龙吐珠,是一片沃地佳壤,居民以苏姓为主。近现代以来,苏氏一族人才辈出,最著名的就是文史学者苏渊雷和生药学家苏中武两位教授。

  苏文波建造水月楼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来自闽南的青年苏隆吉在平阳二十七都藻溪一带经商,长期寄宿在东溪昌门宫地方一户姓李的财主家中,后被招赘,生两个儿子,一个叫朝文,一个叫朝彬,次子迁居玉龙口,成为该村苏氏始祖。

  玉龙口苏氏以耕种为生,世代务农,至第七世苏玉山开始,薄有积蓄,耕读传家,着力培养子孙读书,咸丰十一年,在他六十大寿时,平阳县儒学正堂王世杰亲自为写寿序。传至清第九世苏文波,榜名宗轼,号筠浦,亦作芸圃,善作诗文,成为邑庠生,但他心在林泉,不求仕进,继承了家业后,在宅院西北隅临水的地方,建了三间楼房,名曰“水月”,作为自己读书和宴会的场所,同时也是私塾,聘请江南饱学名士陈宝宸为塾师,在楼中教读族中子弟。

  这座水月楼也是苏文波陶冶情操的地方。忙时他闭门种菜,负耒横经。遐时于晨夕花月,葛衣野服,抱膝长吟。师友来时,在楼上雅集,诗词酬唱,吟诗作画。塾师陈宝宸曾写道:“我是识字耕田夫,今吾子芸情艺圃,痼癖烟霞,既耕且种,还读我书,闲情逸兴,适隐符眉山氏之遗愿焉,彼区区多金之田舍翁乌足与之语哉!”刘绍宽、王理孚、夏绍俅等江南名士都是水月楼的座上客。

  苏文波之子苏伍兰(1881—1911),名寿芝、炳鑫,少年老成,为人慷慨任侠,勇于赴义,有乃父之风,负责《苏氏宗谱》的修纂,广获好评。他是国学生,其妻子是金乡乡贤徐迪秋之女,生子即苏渊雷。可惜伍兰英年早逝,遗下孤儿寡母。苏渊雷自述:“余生四岁而孤,兄弟二人惟孀母是依,灯影机声下每睹慈容哀戚,辄悲不自胜。伤感之质,盖植根于此。”徐氏见苏渊雷聪明,就将苏渊雷带回娘家,因徐迪秋当金乡小学校长,住在徐家大院,苏渊雷就在金乡小学读书,后来考入温州中学,成为“诗书画三绝,文史哲兼擅”的一代大师(苏渊雷事迹,温州日报风土版历年多有文章介绍记述,此处不赘)。

  苏法竞开办玉龙公学

  清末民初的玉龙苏氏家族,俊杰辈出,如苏谷友,字凤翥,家道小康,为人节省,穿着简朴,布衣草履,状若穷人,但施药饵以活病人,筑桥路以惠行旅,葬义冢以泽枯骨等善举无不慨然为之,不为人后。最为人称道的是,光绪甲辰年(1904),宜山陈筱垞创办平阳中学堂,发动捐资,不少富绅犹豫观望,苏谷友慨然捐助400两银子,带动了其他乡绅捐资,平阳县令亲赠“嘉惠士林”之匾。

  苏谷友五子都学文,其中苏文铨(1870—1895),字运庚,是国学生。苏文铨幼子苏法竞(1893—1975),名寿康,字炳骔,又叫苏骅,有过目不忘之才,自幼在水月楼私塾中就读,受陈宝宸教,再就读于陈筱垞创办的群演公学(宜山小学前身),三年后,祖父苏谷友送他入杭州府中学堂,五年后,考入北京大学。读书期间,苏法竞到上海,金陵,天津等地游学,扩展眼界,增长见识。

  江南垟宗族观念极强,玉龙口村周边都是强族,玉龙苏氏富户甚多,常受欺凌刁难。当时苏氏族内的长辈相继去世,族内不可无人主持。受族人召唤,苏法竞中断学业回乡主持族务,将水月楼内的私塾改为玉龙公学,族内的贫寒子弟都可入学。他每天处理族内琐碎事务,周旋于村际之间,处事公道,有时替人排解纠纷,暗地里自己垫资,息事宁人,在当地声誉鹊起,因学识兼优而被推举为平阳县议员。

  在议会中,他与恩师刘绍宽,好友王理孚、夏绍俅等共事,议论风生,出类拔萃。但也因才高而遭人嫉恨,有人向省城举报,说苏法竞“中伤时事”,结果被逮捕到杭州。刘绍宽日记中写道:“民国十八年己巳(1929)三月七日,廿六辛亥,……陶铸民、杨君旭来,言东社李英樵电省,以陈方表、谢班卿、王君博、苏法竞等乱贴标语,丑诋主席,阻止登记。奉令密拏,现法竞已被逮云。”原来1928年7月,平阳县党务指导委员会对党员进行整顿和登记,因国民党右派内部的争权夺利,登记过程中,激进派李英樵为打击守旧派的陈方表、谢班卿、王君博、苏法竞等人,向省府举报说苏法竞等人大贴标语,反对登记。

  苏法竞被逮捕至省城杭州,在江南垟引起轩然大波,恩师刘绍宽等人出面相救,半月后,苏法竞被释放。李英樵是新安东社人,上海持志大学毕业,受浙江省主席张静江赏识,曾在杭州创办《新平阳》。

  苏中武创办育仁小学

  苏法竞培养子女读书不遗余力,长子苏中缙,号梅鼎,南京中学毕业,震旦大学文学院肄业,后到台北地政处任登记员。次子苏中武(1917-2011),字汉征,幼时就读私塾玉龙公学,后入读宜山小学(时称平阳县立第四小学高级部)、温州中学、杭州高级中学、上海复旦实验中学,1936年高中毕业。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在外读书的平阳学生纷纷回乡避难,在乡期间,满腔热血的大学生办学和抗日宣传。苏中武与陈振东、林淑甫等少年同学挚友也回乡办学。苏中武在父亲苏法竞创办的“玉龙公学”的基础上,创办“育仁小学”,自任校长。他的同学、浃底园村陈振东在父亲陈功甫(中山大学史学教授)支持下,也在村内办起“毅勇小学”。林淑甫在东社创办“培智小学”,这三座小学分别含有 “智”“仁”“勇”三字。

  苏中武在育仁教了一年半书,辞教任永嘉县政府地政科登记员。1939年,考取陆军军医学校大学部药科,接录取通知后,苏中武到金华报到,从金华徒步到迁至贵州安顺的陆军军医学校大学,师从生药学系主任李承祜教授和管光地教授。1946年春,苏中武又考取公费留美,到美国军医大学进修。

  1949年,解放军成立华东人民医学院,苏中武的恩师李承祜参加建校,因得恩师介绍,他到华东人民医学院(今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药科工作,此后成为国内药学界的权威,专业技术一级,文职特级教授(正军职待遇)。

  清末民初,玉龙苏氏英才还有苏介卿,以赀称雄乡里,相貌雄伟,举止端方,智略过人。他弃文学武,习弓石骑射,考取武生。清末废除科举,他的次子琴秋,考取武备学校。

  昔者往矣,换了人间。行走玉龙口,那开启苏氏文脉的私塾水月楼已无踪影,村民也对此茫然无知,但玉龙口依然田园佳美,随着苏渊雷、苏中武等一批名人故事被挖掘出来,近年来,玉龙口村开始美丽乡村建设,苏渊雷和苏中武故居已经钱库镇政府修缮,古宅焕新颜,成为江南垟一处人文景观。 陈文苞/文 黄通佐/摄

编辑:陈亚彰|责任编辑:徐琼峰|监制:黄作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