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 文化频道   ->   文化资讯
学派盛会
来源:温州都市报来源:2021-09-23 09:21:57

  陈亮 图源网络

  南宋龙泉窑叶适墓志 图源网络

  叶适 图源网络

  江心屿 王超俊/摄

  800多年前在江心屿的这个饭局

  南宋两大学派的大佬都来了

  他们碰撞出什么样的思想火花

  南宋淳熙七年(1180年)夏秋之际,永康学派的“掌门人”陈亮来到永嘉,这是他第三次来到永嘉,也是他四次永嘉之行最有代表性的一次。

  正是此行,陈亮不忍与永嘉诸友的离别,有感而发,在江心留下了惊世之作。

  更为意义深远的是,这场聚会云集了陈亮、叶适等永康学派、永嘉学派的杰出学者。这两大思想流派着眼现实、强调功利主义,某种意义上实现了南宋温州的“文化自觉”。

  这场聚会的思想碰撞与交流影响了当时和后世的温州社会,注入了崇实重商的基因。

  本期《孤屿志》,就来聊一聊这场影响温州800多年的江心聚会。

  江心饭局上人物满东瓯

  时隔800余年,我们后人只能借由陈亮留下的诗词,回望那场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江心饭局。

  《南乡子·送永嘉诸友相饯》

  人物满东瓯,别我江心识俊游。

  北尽平芜南似画,中流,谁系龙骧万斛舟?

  去去几时休?犹自潮来更上头。

  醉墨淋漓人感旧,离愁,一夜西风似夏否?

  永嘉群贤在江心饯别的陈亮,何许人也?陈亮,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人,永康学派的创始人,进步思想家和爱国词人。他仕途多舛,一生坎坷,虽喜谈兵事,才气超迈,却多次参加科举,终于在绍熙四年(1193年)考中状元,但第二年不幸病逝,年仅52岁。

  这位南宋名士知交遍天下,朋友圈里最鼎鼎大名的莫过于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这首慷慨激昂的代表作《破阵子》正是写给陈亮的。想当年,陈亮曾和温州众多才俊在江心屿也有过一场群英之聚,赋诗孤屿。

  那时,身为“主战派”的陈亮在几番上书南宋朝廷却都以失败告终后,失意地来到永嘉,与诸多温州老友欢聚一场。

  归去时,永嘉诸友在江心屿与其饯别。面对瓯江水上漂浮的点点白帆与天空中翩翩起舞的鸥群,陈亮挥笔写下《南乡子·送永嘉诸友相饯》。

  短短几句,既表达了对永嘉群英的赞美,又道尽了由自己前程未卜的感触而引发对诸友的无限不舍。

  见状,许及之亦赋诗安慰郁郁不得志的陈亮:

  眼底男儿隘六区,似君豪气有谁如?

  中原赤子头今白,天下苍生力未纾。

  北阙有书流涕上,西山无地带经锄。

  共谈世事何时了?劝子加餐返故庐。

  这即是《中川席上送陈同甫》。临别之际,许及之和陈亮仍在不停地“共谈世事”,通篇都没有“儿女共沾巾”的凄凄切切,只有忧时志士的苍凉悲慨。

  这首于离别之际写于江心屿的七言诗作,既是许及之对其与陈亮之间跨越地域的友情的珍重,亦蕴含着他对陈亮的寄托与希望,“老兄啊,吃饱饭回故乡”,奉劝陈亮回到永康后潜心学问、精进自己。

  两大学派间难得的盛会

  赋诗唱和的许及之是东道主永嘉人,后官至参政(宋史有传),善诗文。但他并不是在座的温州思想界扛鼎之人。

  “人物满东瓯”,据各书所记,当时郑伯熊、居家守制的叶适、罢官在家的陈傅良等均在温州。陈亮还带来了吕祖谦致叶适的书信。

  郑伯熊、陈傅良、叶适是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吕祖谦是金华学派的创始人,加上陈亮的永康学派,这三大思想流派被并称为浙东三大事功学派。

  可以想见,江心饭局的规格有多高!永嘉学派和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均到场,金华学派代表人物发来“贺信”。这是多么难得一场盛会,席间刮起了怎样的头脑风暴?

  南宋时期,宋孝宗即位后,其执政初期的贪功冒进与当时朝野上下急功近利的形势亦引起一众学者的担忧,永嘉学派、永康学派以及当时的金华学派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

  永嘉学派,南宋著名学派之一,其突出思想即反对空谈心性、主张经世致用,由当时的永嘉哲学家薛季宣开创,经陈傅良等人的努力而系统化,最终经叶适的推动而进一步完善,奠定其在浙南一隅的影响力,形成与朱熹的道学、陆九渊的心学三足鼎立之势。

  永康学派,南宋另一著名学派,注重功利,提倡“义利双行,王霸并用”,在核心思想上与永嘉学派有着较大的相似之处。

  这三大学派在思想上表现出诸多共识,联系密切。金华学派的吕祖谦去世后,陈亮等人欲以叶适作为吕氏传人,叶适辞谢。

  淳熙三年(1176年)春天,陈亮第一次到访永嘉。金华学派代表人物吕祖谦写给陈亮的一封信中提到“正则(叶适的字)且得啖饭处,去岁相聚,觉得其慨然有意,若到雁山,必须过存之也”,意思就是叶适目前生活困难,暂且有个吃饭的地方,如果我到雁山(在乐清境内),一定去探望他,由此可见陈亮、吕祖谦、叶适等人之间的情谊。

  在当时,三大浙东学派致力于批驳举国流行的“虚无之学”,即朱、陆之学,开创经世致用的“实学”。朱熹和陈亮之间曾有著名的“王霸义利”之辨。这场论战持续了2年多,各持己见。朱熹门徒众多,陈亮势单力薄。陈亮将所有的辩论书信抄给陈傅良,请他评评理。最终,陈傅良回信表态,明确支持陈亮,声援永康学派。

  士为知己者死!陈亮和温州诸友的情感可见一斑。因为在永嘉,他能找到志同道合的知己!所以,在江心饯别时,陈亮依依惜别,满是不舍。

  永嘉之行不仅仅是学术交流

  有温州学者认为,陈亮的永嘉之行并不仅仅是为了访求知音。陈亮与陈傅良相交是乾道六年 (1170年 )时的大学同学 (见童振福 《陈亮年谱 》),并不是陈亮来永嘉以后才认识的。

  陈亮与叶适相交时间更早,大约在乾道四年至八年(1168—1172年),叶适游学金华、乌伤 (今义乌市)、永康时曾一度在陈亮家中寄食,也不是陈亮以后来永嘉才相识的。至于郑伯熊、薛季宣等人,也是以前就相识的。他们大多宦游在外,有很多交集。

  他来到永嘉应该是另有所为。陈亮青年时期家道衰落,父死借钱举丧,无寸土可耕,贫不能自食。可是过了十多年,没想到陈亮家道复兴,赎回祖业二百亩田和大批园地,并在京口(今镇江)添置产业。这些钱财从何而来?从他给朋友与朋友给他的信札中,可知他曾一度经商,家道复兴是因经商致富。因此,他的四次永嘉之行,不排除是因经商而来。

  南宋时期的永嘉是温州首县,是个工商业发达的地区,时人称之为 “其货纤靡,其人多贾 ”。北宋熙宁十年时,永嘉县一年的商税就已高达二万五千三百九十一贯六文,是全国各县平均商税的7倍。瑞安县的场务商税则相当于全国各县场务商税的两倍。

  陈亮才能出众,交游也非常广阔,上自丞相,下至地方官员都有些交情。他自己又有贡士、太学上舍生身份,在浙东一带做些小生意,沿途官员、税吏是不敢为难他的。淳熙五年夏间他写给友人石斗文 (字天民)信说:“亮为士、为农、为商,皆踏地未稳,天之困人,宁有穷已乎 。”

  温州自唐宋以来,一直是个商业城市。而温州之所以成为商业城市,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的功利学说以及温州人民重视商业活动是有一定关系的,相辅相成。

  陈亮和叶适,永康学派和永嘉学派,在江心那场饭局,激荡出了怎么样的思想火花?进步的思想或许就是这样在彼此的交融碰撞中不断发展,两大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

  所有的故事都流淌在江水中,从瓯江那头到这头,从永康城到永嘉城;所有的人物轶事,被后人载入史册中,被写入诗词与日记中,亦被千年孤屿所见证与感慨。实习生 李欣瑶

编辑:许淑瑞|责任编辑:徐琼峰|监制:黄作敏